眾人倒不是沒想到杜重威要去投南吳,因為張昭明擺著要杜重威的命,杜重威自己也造了這么多的孽,用腳指頭想都知道投靠南吳是唯一的選擇了。
不過是舉家南逃還是引吳軍北上兩個選擇而已。
眾人吃驚的是,南吳主李璟那是真的膽大包天啊
就南吳這軍隊,雖然水軍強大,步軍也還算可以,但他們沒多少騎兵啊
全國之中,僅僅只有禁軍的雄武和龍武、神衛三軍有騎兵,大約也不過七八千上下,戰斗力還不能和中原騎兵相比。
雖說守江必守淮,可是一下竄到宋州來,還把徐州改稱北京,是不是有點太過猖狂了
李璟就沒考慮過,一旦徐州這個北京保不住,會對南吳的軍心士氣造成什么樣的打擊嗎
張昭得意的一笑,南唐主李璟敢這么大膽,實際上張昭讓錦衣親軍和河西商會散播的謠言,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這些謠言中,張昭已經將大部分騎兵放到黃河以北,對抗劉知遠和契丹人去了,而且張昭還在寄希望于能招降杜重威。
而杜重威這個重量級,為了加強他在南唐方面的分量,也在信中向李璟大肆吹噓。
說他手下有契丹驍騎三千,還有良馬上萬匹,且堵塞了汴水,只要南唐大兵一到,定然能守住。
倒是深知雍涼鐵騎厲害的虎刺勒十分謹慎,他幾次上書不說,還派侄子虎泰親自到江寧給李璟解釋為什么雍涼鐵騎,遠不是江南騎兵能對抗的。
不過說得多了,反倒起了副作用,虎刺勒還把李璟當做張昭這樣的人主,那是毫不避諱的直言。
結果讓李璟和掌權的馮延己等五鬼極為不滿,他們覺得虎刺勒太過抬高張昭和雍涼鐵騎,貶低李璟和我大唐禁軍,簡直其心可誅
好在虎刺勒的長子虎威可比虎刺勒明白事理的多,在他的高明解釋下,李璟才沒有遷怒虎刺勒。
而李璟也覺得虎威的能力與見解,比虎刺勒高得多。
虎刺勒一定是年老雄心不在,所以才瞻前顧后的,但虎威不一樣,那也是從安西殺回來的勐將,更兼年輕有壯志。
于是,在本來水平就差,還刻意迎合的虎威影響下,李璟認為我大唐水軍犀利,步軍也是無敵,所慮者,唯有周國的雍涼鐵騎。
但雍涼鐵騎在淮北并不多,也就一萬余騎。
而他這邊,自己有禁軍鐵騎一萬,虎刺勒所部騎兵兩千余,杜重威那里還有契丹驍騎三千,加起來比周國騎兵還多。
更何況,大軍自江寧北上,還有泗水、汴河、邗溝水運之利,可以用舟船將大兵投送到北京徐州和宋州各處。
到時候以運河為長城,以精銳步軍為盾,舟船弓弩手為矛,鐵騎左右為絞索。
只要將周軍吸引到汴水附近,哪怕就是在野戰中,也能將之擊敗。
李璟在打如意算盤,而高行周跟虎廣,不高行周比虎廣還要尷尬。
因為宋州的杜重威,是他的兒女親家,他的次女高娥娘嫁給了杜重威的長子杜弘章。
而同時,高行周也想到了張昭一直冷處理,甚至是縱容杜重威的原因了。
“圣人之意,是要將南吳大軍引到宋州一帶聚而殲之”
張昭微微點頭,“高太尉果然是知兵勇將,這南吳幅員千里,戶口約有五百萬,禁軍和侍衛親軍就有十余萬,乃當世大國,更兼水軍犀利,遠在我之上。
若是我南下淮北淮南攻之,遷延日長,恐讓劉知遠更加做大。
若是不攻,某起大兵收復河北之時,李璟小子讓虎刺勒收攬淮北群盜,必然要來偷襲。
不如來個誘敵深入,讓南吳兵將,自己送上門來挨打”,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