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楚州百姓聽聞劉彥貞有可能戰死后,私下里竟然舉行了歡慶。
雖然他們是以祭祀淮陰侯韓信的名義聚集的,但錦衣親衛早在年初,就發展了幾個販運河西緊俏貨物的楚州商人,因此清楚的知道了內情。
張昭聽完,立刻讓錦衣親衛將劉彥貞昔年在楚州刺史任上,放水淹田,鯨吞楚州百姓的資料交給王翼司整理。
然后再去被俘的南唐州縣兵和民夫中尋找楚州籍之人,細加盤問。
隨后,一份較為準確,關于劉彥貞如何鯨吞楚州百姓三十萬畝的土地的邪惡計劃,呈現在了張昭面前。
而且錦衣親衛還打聽到了南唐在楚州以及整個淮南的另一項政策,那就是博征。
所謂博征,這是一項讓張昭看了只覺得頭皮發麻的政策。
博,可以解釋為交易,本意是指以物換物,這沒什么,關鍵在于后面那個征,征收的征。
簡而言之,某就是南唐朝廷嚴格控制了整個淮南地區的鹽茶糖貿易,把這些收為官營。
這三樣,特別是鹽和茶,是民生的必需品。
南唐朝廷控制這幾樣后,把價格定的高高的,然后用這些極度高價,比私鹽高出十幾倍的官鹽價,去強行以物換物,換取老百姓的粟麥米和布匹。
往往一小塊鹽巴,就能換上百斤的糧食,而且百姓還沒有不換的權力。
哪怕你家里不缺鹽糖茶,但只要官府覺得你缺,那就可以直接上門來換。
好家伙,明明可以明搶,還專門巧立名目,他真的,我哭死
在這項政策下,淮南人民苦不堪言,也催生了民間的各種暗勢力。
比如錦衣親衛招攬的那幾個淮南商人,也壓根就不是什么正道商人,他們是有武裝的私鹽、私糖販子。
而除了博征,南唐朝廷還以防備中原朝廷的名義在淮南實行軍田制。
嗯,你以為南唐朝廷的軍田制,是劃出一塊地方,然后讓軍隊的屯墾嗎
想多了他們是強占百姓的熟田,直接定為軍田,然后用政令逼迫淮南百姓在耕種完軍田之前,不準耕自己的田。
所謂軍田制,本來在李昪執政初期,確實是為了增強淮南軍墾和防御能力規定的政策。
但是到了后期,從朝廷高官到地方官員、豪強上下其手,結成了強大的利益鏈條,牢牢把控了這一塊。
說起來是軍田制,是軍屯,那是一個兵也沒有,全靠老百姓義務勞動,不種完軍田,不準耕種自己的田。
而既然沒有士兵,產出肯定也就是軍隊無關了,大部分被上下官員和地方豪強瓜分一空,少部分則進了李璟的內府庫。
劉彥貞在楚州刺史的任上,敢一次性放水淹了十幾萬百姓的口糧,就是這個利益集團在背后驅動、保護他。
難怪這家伙能成為名將,南唐朝廷上下得了他這么大的好處,怎能不幫著吹捧呢
張昭突然覺得,劉彥貞這狗東西直接被打殺,簡直太便宜他了,該活捉后把這狗東西凌遲處死。
這,這淮南百姓,也就是后世淮安、鹽城、漣水一帶的百姓,到底是造了什么孽,才能有這份福報
了解了這些操作,周扒皮在南唐朝廷面前,都要算是超級大善人了。
不過,淮南百姓既然已經苦成這樣,卻正好是張昭的機會。
他當即把張烈成叫到面前吩咐,“出動八百里緹騎,將你們發展的這幾個商人,以及楚州附近的百姓中有威望的,日夜兼程送幾個到徐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