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仁肇林虎子此時才十幾歲,正是極為沖動,對自己身手相當自信,但是又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時候。
他跳出來對陳覺喊道“樞密使還有何可猶豫就算不能比全殲周國水師,有我等在,列陣于清涼山之下,敵騎安能過江”
清涼山就是后世南京鼓樓區清涼寺一帶,五代的江寧比南北朝時期的建康城要小的多,就只有清涼山下這一小塊。
六朝古城和秦淮河,嚴格來說都不在現在江寧的范圍之內。
陳覺看了一眼林仁肇,此子身上遍紋勐虎,身材高大有萬夫不當之勇,另一邊的朱令赟椎額鷹目,號稱神射無敵。
再加上一眾被潘承佑招募而來的原王閩精銳,個個如虎似狼。
陳覺一拍大腿,干了瑪德,贏了會所嫩模,輸了下哦不輸了就腦袋搬家。
于是,李璟還在安排韓熙載過江,親筆信沒寫完,新林浦的水軍就出動了。
陳覺任命陳誨為先鋒,率戰船一百五十艘,趁著凌晨的江霧掩護,直接就向瓜步的周國水軍駛去。
不得不說,這世間總多有巧合,有時候甚至會巧合的讓人不得不相信有天命這回事。
因為就在陳誨率水軍出動的前一天,張昭得到了馮延魯的蠟丸提醒。
剛剛下令給了瓜步水軍制置使杜論赤心、副使趙延進和侯仁寶,要他們的謹防南唐水軍突襲。
而張昭之所以一看到陳誨的名字,就立刻提醒杜論赤心等人小心,那是因為陳誨此人對于普通人來說很陌生,但是對于張昭來說很熟悉。
穿越前,張昭認識過一個大老,就是此人領張昭進入的甲胃和全甲圈,這大老就是建州人,還姓陳,自稱就是陳誨長子陳德誠的后人。
張昭跟著他一起去過福建南平,還幫著他編纂過南平名人錄。
嗯,所謂南平名人錄,實際上就是這位大老,要把他祖宗陳誨吹捧一番,因為那個名人錄中收錄了宋代的朱熹和明朝的三楊之一的楊榮。
是以,張昭還真深入了解過這個人,知道此人極擅水戰,與子陳德誠俱為水上悍將,且喜好以舟船為鐵騎,搞長途奔襲和突然襲擊。
陳誨此時不過才三十余歲,兒子陳德誠十歲都不到,且剛從建州福建建甌出來,完全想象不到,他會被一千多年后的疑似子孫出賣。
。
。
周軍的軍紀那是不用說的,張昭下令嚴加防范之后,杜論赤心設了前后兩座水寨,備了江邊細沙石為滅火材料,備了長竹竿為支援。
還安排了小船二十艘,每日自寅時末就在江面游弋示警。
結果陳誨以為的周軍驕橫無所防備,立刻就成了笑話,南唐水軍還沒靠近就被小船發現,以銅鑼示警通知了水寨。
杜論赤心嗖的一下就從床上爬了起來,他直接就是睡在前寨的,聽到鑼響就出來指揮防御。
同時今天輪值的趙延進寅時初就起床,已然沖到了最前線。
發現周軍船隊前來,就在陳誨果斷順水放火船的時候,趙延進已經做好了準備。
由于南唐水軍的火船是順水放的,而且操縱火船的兵士不可能搞自殺式攻擊,這就使防守一方有可以操作的空間。
趙延進在寨門上和寨門旁的大船上,安排數百人手持長竹竿,遇到火船,就用竹竿抵住。
此時再派早已準備好,裝滿火油的船只前出,以火引火,讓南唐軍的火船和周軍火船堵在一起燒。
這就相當于是燒出一道防火帶,南唐火船大部分都被堵在水寨在門外燒毀了。
而水寨中的周軍大船雖然還是縮在碼頭上的,但是杜論赤心已經打造了數十艘可以運載十五到二十人的小船。
南唐軍尚未進攻,杜論赤心就把這些小船放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