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這是個雄風凜冽的城市,自魯昭公元年,即公元前541年,大約是東周景王四年,晉國中行氏的荀吳率軍北擊赤狄,奪取此地起,這里就是華夏農耕文明的北地明珠。
從東周至今,一千五百多年了,很多地方都換了幾個名字,但是此城不管怎么變,始終就只有兩個名字,要么是太原,要么是晉陽。
當然,新莽時期不能算,王莽這家伙,估計是個地圖控,總能在地圖上整出一些新花樣來。
張昭到達晉陽的時候,正是黃昏時刻,雄壯的晉陽城讓張昭看得一陣目醉神迷。
他突然發現,劉知遠以及郭威等人的信心來源是什么了,就是這一座晉陽城。
這是怎樣的一座雄城啊
周長最少超過八十里,也就是單面一方的城墻,就有十公里以上,設八正門,外加十六座輔門。
大小甕城就有六座,城墻上有城堵七十七堵,敵臺六十一座,其余馬面、陷坑等無數,城墻上最寬處能八馬并行不嫌堵。
城墻最高處約有三丈,城下壕溝深一丈有余,墻體為三合土輔以條石筑成。
護城河又寬又深,河面波光粼粼,只看一眼就知道,想要掏干這樣的大河,工程量一定會達到不可想象。
除了這個外城,晉陽城中還有一晉陽宮為基礎的唐皇宮和河東節度署衙兩座內城,同樣城高墻厚,囤積有大量糧草。
這樣的雄城,就算攻陷了外城,內城人拼死反抗的話,時間也得是按半年起算,外城恐怕是按年來算的。
張昭抬頭看去,晉陽城頭的城樓在夕陽的金光照射下,給人一股泰山飛至眼前的威壓感。
張昭再左右一看,身邊的文臣武將皆有震驚之色,想來如果真是率軍來打,恐怕沒打,士卒都會認為此城絕難攻破,士氣就跌了三分。
“好一座雄城北接系舟山,東據太行,西依呂梁,南下就是一馬平川,可收十萬石粟,襟四塞之要沖,控五原之都邑。
大朝高祖,后朝莊廟,包括晉主石敬瑭,都從此地南下定鼎中原,了不得”
張昭頗為感慨的說道,他想起了歷史上,這座晉陽城的威力,在北宋初被發揮到了淋漓盡致。
劉崇一個無賴兒,子孫皆是庸碌之輩,就能僅靠太原一城,硬抗后周、北宋二十余年。
不過后來,這樣的雄城,卻毀于趙光義之手。
車神畏懼晉陽雄城,又憤恨于晉陽城軍民的長期頑強抵抗,稱此地“盛則后服,衰則先叛”,遂以開封太原星宿不合為借口詔毀晉陽。
趙二先遷城中士紳富戶去開封洛陽,又火燒城市,尤為歹毒的是,宋軍火燒晉陽不是經過計劃,而是臨時起意,并未通知晉陽百姓。
等到大火蔓延之時,百姓們根本都不知曉,城中老幼被燒死或逃跑被踩踏致死者不計其數。
隨后趙光義征發數萬人削平晉陽北部的系舟山山頭,曰“拔龍角”。
并下令決汾水、晉水沖灌晉陽城廢墟,禁止任何人在當地居住,徹底將晉陽摧毀。
這狗東西怎么就不在高粱河被遼軍打死呢
想到這,張昭火氣上來了,突然對身邊的章成說道“今日舉辦百驢宴,朕要好好吃一頓驢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