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漢到北宋,郭崇威一直是國家的主要將領,歷任各鎮節度,抵御契丹入寇,兢兢業業,頗有功勛。
后來避郭威的諱,改名為了郭崇,他還有個孫女,就是那個把宋仁宗脖子都打出血的郭皇后。
所謂相由心生,張鉊不知道郭崇威歷史上的功績,單看此人,就覺得是個正直之人。
一查之下果然如此,頓時大喜,趕忙讓郭崇威起身,并且讓身邊的中書起居郎重重記下這個名字,以備后邊重用。
眼見郭崇威點出了皇帝的心思,周圍河東文武立刻都開始附和。
那張鉊也不藏著掖著了,立刻宣布追封閻朝為太尉、河西隴右節度使、左金吾衛上將軍、追爵為河西郡王。
命群臣議論謚號,以忠為首字,撥晉祠西南十五畝地建立河西郡王閻公祠。
隨后張鉊進入晉祠祭祀唐叔虞和邑姜后,并瞻仰唐太宗的晉祠之銘并序,并以周天子的身份,封唐叔虞為太原王,加封邑姜后為廣慈德昭顯靈圣母,并下令拓寬晉祠,為邑姜后建占地廣大的圣母殿。
等到要出晉祠的時候,張鉊再次下令,在晉祠東南角建讀書臺,并留下御制碑文,鼓勵河東豪杰習武健體、讀書明智。
做完了這些,張鉊才正式進入晉陽城的河東節度使署衙,將劉知遠的北平王府改名為晉國公府,賜給閻晉。
閻晉聽完被嚇了一大跳,立刻拜伏在地上懇求張鉊收回成命。
他閻晉剛剛認了宗,已經算是晉陽本地人了,手里還握著兩萬大軍,本身也是張鉊麾下的第一武將,如同昔年劉知遠之于石敬瑭,郭威之于劉知遠,現在張鉊還把劉知遠的府邸賜給他,他怎么敢接受
張鉊卻不這么想,閻晉的為人他是知道的,此人有勇有謀,作為一個從青塘高原下來的吐蕃奴兒,卻讀的進去書。
二十八歲時跟著他張鉊西去,一路回來,只有閻晉堅持學習文化,不單是兵法韜略類的書籍,就是經史子集也看得進去。
在張鉊的元從中,他是真正懂得忠義這兩個字含量的人。
這些年慕容信長、李存惠等新一派崛起,閻晉、白從信等人地位屢次受到挑戰,旁人都有言語,唯有閻晉最為淡定。
常說無有圣人,吾等早死于邊荒,無葬身之地,何來如今富貴
這樣的人,張鉊如果還要猜忌他,那就是自己找事,所以張鉊是真有幾分生氣的看著閻晉。
“你閻承節一個,慕容信長一個,都以為吾是猜忌屬下的人嗎
吾敢用你閻晉鎮守晉陽,敢讓你鎮守在這是非之地,那就是信任你閻晉,知道你我君臣相得,永無猜疑,為何還要扭扭捏捏的”
閻晉面露感激之色,“能得圣人如此信任,是臣一輩子的榮光,臣自從當年跟圣人西行起,就時刻記得圣人教誨,誓言要為光復大朝鞠躬盡瘁。
所以臣無懼風言風語,定要為圣人把晉陽經營的如鐵桶一般,但這北平王府,實非人臣所能住的,臣實在不能接受,更請圣人恩準將河東節度使署衙搬到城北。”
張鉊看著閻晉真摯的面孔,思考了一會,隨后點了點頭。
此時的河東節度使署衙,位在晉陽城中軸線上,如同王宮一般,確實有那么幾分皇宮的味道,賜給閻晉,好像還真不那么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