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楚從官員兵將到普通百姓,都愿意相信馬殷成神,更愿意相信朝廷大軍是來和平接收楚國的。
因此馬希萼身上那一點點的正統性,立刻消失的無影無蹤,大量馬楚官員紛紛棄官到湖鼻山參拜張鉊。
十一月初三,也就是張鉊和馬希振面談后的第三天,馬希崇就派使者到了湖鼻山來向張鉊請求投靠。
不過馬希崇估計是被嚇壞了病急亂投醫,他派出的使者,竟然是曾經馬楚天策府十八學士之一的何仲舉。
這簡直就是個笑話你馬希崇引馬希萼入潭州,把天策府都一把火給燒了,還指望身為天策府十八學士之一的何仲舉給你說好話
更別提那個帶領郭榮突襲朱進忠的武平軍左馬步兵馬使袁友恭,就是何仲舉的小舅子。
于是,本來應該還是來為馬希崇做使者和說客的何仲舉一見張鉊,立刻就撲倒在了塵土中,他哭的涕淚四流,三叩首之后放聲大喊。
“圣人,馬希萼、馬希崇二人狠毒過豺狼,楚藩誰都可以寬恕,唯獨此二人罪無可赦,請圣人即刻發大兵,誅滅此二賊啊”
何仲舉是道州人今湖南道縣,此人在五代,也算個異類。
他是一個類似孫光憲一般的大才子,出身與農家,父母早亡,十二歲就被迫挑起了家庭的重擔,但此人并未氣餒,而是一邊耕作一邊學習。
十三歲時因為實在貧寒交不起賦稅,被抓到縣衙門口枷號示眾。
正巧時任縣令的李宏皋從縣衙門前經過,何仲舉大聲呼喊引起李宏皋注意,并當即口占五言詩一首。
曰似玉來投獄,拋家去就枷。可憐兩片木,夾卻一枝花。
李宏皋當即驚為神童,不但免去了他的賦稅,還盡力給他幫助。
后來何仲舉苦讀之后,北上到后唐,順利考中了后唐的進士,還當過后唐秦王李從榮的幕僚。
李從榮身死之后,何仲舉歸湖南,被李宏皋推薦為天策府十八學士之一。
何仲舉此人,出自貧寒,知道民間疾苦,為人寬宏博雅,施政勤政愛民,歷任馬楚全、衡等州刺史,皆有善名。
前年一句樹迎高鳥歸深野,云傍斜陽過遠山。流傳后世,為五代不可多得的大詩人。
對于這樣的人,張鉊當然知道該怎么應對,他最拿手的就是這一套了。
此刻什么周公吐哺,曹孟德跣出迎之,劉玄德怒摔阿斗等,全部加持到了我張大圣人、可汗、無上天、帝君身上。
他大笑著張開雙手,一陣風似的從南岳廟中飛奔而出,其間還不小心被門檻絆了一下差點摔倒,更顯露幾分急迫。
張鉊把住何仲舉的手臂,將他托了起來,“朕在中國,也聽聞卿之大才,今得楚地不足喜,得仲舉真乃朕與楚地百姓之幸啊”
何仲舉沒想到張鉊會以這種姿態來對待他,儒家文人最吃什么當然是最吃這一套圣君明主禮賢下士的戲碼啊
何仲舉聞言,感動的渾身顫抖,他握著張鉊的雙臂再次下拜。
“某楚地小吏,上未匡扶君上,下不能阻止潭州變亂,不值圣人如此看重啊”
張鉊當然不會讓何仲舉再次下拜,當即在他快要跪到地上的時候,將他再次扶了起來。
“仲舉休要妄自菲薄,馬希萼、馬希崇作孽,非是卿之過。
如今潭州百姓有倒懸之危,還請仲舉教某,如何才能速入潭州,而不使生靈涂炭。”
何仲舉聞言,也不跟張鉊矯情了,“臣出潭州時,已經與靜邊軍指揮使王進逵,副指揮使周行逢取得了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