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郭婤兒的見識還是稍微有點欠缺,他們和吐蕃贊普這種重要的俘虜和降人,安保怎么可能那么疏忽。
那天的一幕,完全就是演習給吐蕃贊普赤旺徐贊看的。
果然,赤旺徐贊立刻就明白,當時就直接認慫。
因為大唐已經恢復了他的實力,而吐蕃連江河日下這個詞都快不配擁有了。
打不過,完全打不過
。
“長安到了長安到了長安到了”不知道誰第一個喊出聲,但隨即,長安到了的消息,就迅速傳遍了整個車隊。
之所以這么激動,是因為這支車隊中,除了郭廣義、塔里布這樣的家伙以外,還有三百多精選的碎葉忠臣義士。
比如赤天,比如郭天放,比如能勉強算半個忠臣羅定忠。
光有罰不行,還得有賞,讓堅持了忠義的人,感受到他們的堅持,是能得到回報的,這也很重要。
開遠門下,這個昔日天竺王阿羅那順被王玄策牽著,如同牛馬一樣走過的長安西門,現在已經被張周王朝修復了。
隴西郡公李壽齡今年已經滿八十歲了,但耳朵不聾,眼睛不瞎,走路還能帶著風。
長安這個地方,在張周建立后,李唐王室的后裔,大多回到了這里來生存,雖然都是一些遙遠的支系,但人數可不少。
他們在長安城開店鋪、開酒肆,做衙門小吏,甚至就是種地。
當然,他們最大的作用都是像今天這樣,充當把大唐宣稱與榮耀轉移到大周的角色。
不得不說,這在歷朝歷代都是很罕見的,前朝宗室在國亡后還能毫不避諱的享受生活,且對新朝非常擁護。
最先上前的,自然是贊普赤旺徐贊,已經完成思想轉變的贊普,穿著青色的襕袍,系著幞頭,邁著公府步,徑直走到身穿紫袍的李壽齡身前。
贊普輕輕拱手,“敢問叔祖,外孫此刻歸來,遲否”
嘩的一聲圍著開遠門的數萬人,齊刷刷的驚呼出聲。
無數人面面相覷,最后爆發出了震天的歡呼聲,聲浪以開遠門為中心,向四方奔馳而去,無數人奔走相告。
吐蕃啊這是和大唐相愛相殺的宿敵,貫穿整個大唐三百年,唯一能稱得上大唐對手的強大敵國。
它們幾乎同時崛起,然后在相愛相殺中,先后倒地。
而為吐蕃蓋上最后一捧土的,正是如今張周張圣人的曾祖父張義潮。
歷史上自張義潮舉義后,各地大受鼓舞,于闐復國,吐谷渾脫離。
握有吐蕃最后重兵尚婢婢與論恐熱,一個被張義潮吞并了逃到甘州的部眾,一個被張義潮遣仆固俊殺死,傳首長安。
而失去了隴右地區的重兵,邏些兵力單薄,武力不足以維持貴族們的窮奢極欲,遂引起了烽火燎原的平民大起義,幾乎可以說直接埋葬了吐蕃王朝。
歷史就是這樣奇妙的輪回,張義潮忠于大唐,為吐蕃帝國的徹底衰落,埋上了最后一捧土。
張鉊承接大唐,把吐蕃這個大唐的宿敵,從此拉入了到了一個大家庭中。
大唐與吐蕃,歷史上的恩恩怨怨已經完全糾纏到了一起,此時此地,赤旺徐贊一聲遲否,起到的效果,遠比歷史上劉禪的此間樂,不思蜀更妙,更具有沖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