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相當于是用中央朝廷的力量,來為投靠中央王朝的當地貴族做權力上的背書,從此將他們和朝廷綁定。
政體上,朝廷還會直接承認當地封建主的封建藩鎮地位,按大小分為侯、伯、安撫使、鎮撫使四級。
這樣就可以將巴國內部切成大大小小上百塊貴族領地,使他們很難形成合力。
軍事上,重新選定桂,也就是軍戶,這吐蕃原來,是跟大唐一樣,用的是府兵制,只不過吐蕃的輔兵的貴族氣息更濃厚。
現在朝廷從最基層,重新選擇桂,就可以給大周提拔最基層那些地位低,但是有勇力吐蕃平民、農奴的機會。
只要能在全高原選出兩萬個桂,那這個政體,基本就能穩定下來了。同時對于能力或者地位確實出眾的當地人,也可以調到中央來擔任官員。
從宗教上來說,在巴國立活佛,各活佛下,依次設立大德、上師、都僧統等僧官體系。
具體在高原的邏些、林芝、山南、阿里,各設活佛一名,再于大昭寺中派駐漢地六法宗活佛一名。
以大昭寺活佛為首,宗教事務,由大活佛協調四活佛處理,這一大四小活佛不可世襲。
當然,明代形成,滿清繼承發揚光大的金瓶摯簽等制度,肯定是要安排上的。
對于冊封的每個高原上大小貴族,都必須要將指定的接班人,送到涼州或者敦煌接受六法宗的教育。
等他們通過六法宗的考核之后,再到宮廷里,給皇帝兼無上天做兩三年的護衛,此后才有資格繼承爵位。
這樣做呢,表面上的好處,自然是這些繼承爵位的大小封爵會對朝廷更加忠心,但實際上卻是在插手封爵內部的傳承。
因為六法宗學習和作為宮廷侍衛最少需要四五年的時間,這些繼承者們履行完職能回去之后,搞不好就會發現家里的一切都變了。
父親很可能更喜歡時常伴隨在身邊的其他兒子,母親和舅家很可能在內斗中落敗,甚至父親已經去世,家中大權被叔伯兄弟誰誰奪取,那都是很正常的事。
這樣干的話,繼承者就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依靠朝廷的力量來奪回失去的一切,這樣一來,朝廷的力量,就可以更深入的參與到當地確立權威。
張鉊將政策一條條的寫好,隨后讓尚書令馮道召集五位參知政事和禮部尚書商議,潤色之后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送到邏些。
不過,這可不是照此執行,而是要發過去讓郭天策召集論波仁、朗杰江措,以及主動投靠朝廷的吐蕃大臣商議并提出意見。
畢竟他們才是當事人,綜合了他們的意見,改進之后,才能成為定制。
rg
rg。rg,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