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路你剛來,可能還是要把我們欄目的節目多看一些,才能了解得更清楚,王偉你給她在咱們欄目的節目庫開個權限……”
梅麗眼里帶著一絲異樣,看著岳長虹交代得事無巨細,心里想些什么,就不得而知了。反正路北岑這第一天到新崗位報到,除了早晨那意外的一出,其余各種雜事都辦得無比順當。
跟著王偉在樓里的機房、演播室等各種地方逛了一圈,大概了解了這位王主編也是個做節目的好手,不過他是從報社跳槽來的電視臺,起點上比別人要晚了些,又是走的專題部部聘進來的,完全是靠著實打實的工作成績,走到了欄目主編的位置,十分不易。
電視臺的用人制度,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已經變得非常復雜。就是臺聘的都有兩種,一種有編制,一種是簽合同。至于后面的,頻道聘、部門聘、欄目聘,還有一種就是純拿稿費沒有人事關系的臨時聘用。
反正如果一開始起點高,走的是臺里統一的招考,能考上臺聘的,基本上就先有了一份底薪的保障,再來按稿件計酬。可如果是走的別的聘用機制,上升通道雖然有,但是很難,很多時候,一個節目的制片人,可能都只是頻道聘用,拿的底薪都是當地最低的工資標準。
電視民工這個詞,大約就是這么來的,干的也是最苦最累,風霜雨雪在外面,酷暑嚴寒在外面,365天全年無休,還有各種數不清的現場臨時危險狀況,除了體力勞動還要腦力勞動。
而實際上這一撥在一線擔負繁重節目生產任務的人,收入真的不過就是養家糊口,在這個電視正在蓬勃發展的年代,廣告費水漲船高,大家的福利待遇還算是不錯,也正因為這樣,才能留住更多的人吧……
而且很多欄目的開設都具有隨機性,實驗性質的比比皆是,誰也不知道觀眾會不會買賬,真正能做成品牌存活下來的,實在是少之又少。即便做成了品牌,時代在發展,觀眾的欣賞眼光也在發生變化,節目還不變,那就是死路一條,在這樣的情況下,求新求變,才是唯一的出路。
有新就有舊,就有淘汰,就有撤檔,一撤檔,就涉及到欄目人員重新整合,做得不好,就極有可能被淘汰出局,收視率至上的年代,就是這么殘酷……
辦完雜事,在樓里逛了一圈,已經是下午四點多鐘了,大概是專題部一般實行的都是彈性工作制,考核的是目標任務而不是考勤,偌大的辦公室里,安靜得很。
路北岑回到電腦前,手機里方南的短信就言簡意賅一個字“好”,路北岑放下手機,又埋首于她來到地面頻道的第一份工作任務中了。
找到童海前妻采訪的那個部分,路北岑發現,這個女人的性格,有點像一只糯米團子,也難怪,童海母親性格那樣強勢,如果也是個暴烈性子,只怕很難和她在同一個屋檐下,相安無事那么多年,還被她真心實意當成自家閨女護著。
可這樣一個對婆婆言聽計從的人,又是怎么繞過她,和童海離了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