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法爭勝,勢在必行。
九鶴道長下葬后的第二天,真武祠前方廣場上,大香爐已被移開,上千根原木,被各派的門人一同運來,壘起一座三尺高臺。
荒頭太公的門人,一向善于為人看風水,建宅院,統籌建造之事,楔卯結構,木臺穩固,壘實之后,又在原木上面鋪了一層寸許厚的木板,使臺面拼湊平整。
木臺四方,邊長約有十五米。
聚集到真武祠這里的各府術士,總共三百多人,派門六十七家,但小派門,要么置身事外,要么各有擁護的對象,真正參與爭奪的,只有十六家。
畢竟是斗法,不是大混戰,所以每家各出一人,數量倒是正好。
兩兩對決之后,八人取勝再決,八進四,四進二,最后是決定十五府派門魁首之戰。
十六家抓鬮,定下了第一輪的對手之后,秋石起身,甩動拂塵,朗聲說道:“今日斗法,只是同道切磋,為選出玉箓大法師符令的新任執掌者,盡量點到為止。”
“雖然法術兇險,難免有所損傷,但不可趕盡殺絕、不可運用下作手段、跌落高臺者敗,諸位同道共同見證!”
這一段話語遠遠傳開,拂過擂臺周邊的數百人,傳到空曠林間。
這些術士派門,在他們各地都極有名聲,斗法成敗影響深遠,如果消息傳開的話,別說是跟他們交好的那些豪族富商,就算是官府也會極為重視。
到時候,恐怕山上山下,人如蟻聚,都要來一睹斗法盛況。
但是中元節法會就在不久之后,還得留出一段籌備法會的時間,這幫人把斗法的事情,定得很急,昨日提起,今天就開始比斗,消息根本沒來得及傳開。
只有成陰知府收到真武祠信函,派人連夜快馬加鞭,過來做個見證,都指揮使府上派來的把頭,也留了下來。
第一場比斗,是清化府雄王廟高典法師,對上交州府山神廟的童水法師。
交趾神話之中有載,相傳神農氏的三世孫為帝明,帝明南巡,于五嶺遇到婺仙女,生下一子,取名祿續,封為涇陽王。
涇陽王生子貉龍君,貉龍君娶嫗姬,生有百男,是為百越之祖;百男之長子隨嫗姬居山中,是為雄王。
雄王廟香火鼎盛,高典法師的法術淵源流長,自有獨到之處,手提一柄纏繞麻布的木杖,上臺之后,拄杖不動。
而童水法師學的是小五鬼搬運法,而且走的是正派路徑,收集小鬼后,洗練怨氣,喂養香火,比起那些邪派來說,無需擔心反噬,雖然耗時較長,但卻能在白日里施展,無畏陽光。
他左手掐訣念咒,右手隔空向高典法師腳下一抓。
這一抓之力隔空而生,足足有兩三百斤的力量,可以輕易把一個大活人拎起、摔落,而且因為不是實體,所以無論如何揮擋掙扎,都無法擺脫。
高典法師木杖上的麻布無風自動,向前一拋,空中那股無形力道,頓時從他褲腳下掃過,追逐木杖而去。
童水法師驚駭地感受到自己五鬼之力,伴隨著那柄木杖倒沖過來,撞在自己身上。
啪啪啪啪啪!
木杖碰觸到胸膛的時候,童水法師的衣服上多出幾個小小的巴掌狀凹陷,整個人倒飛出去四五步遠,跌落臺下。
山神廟的弟子連忙去將他攙扶起來。
木杖已經飛回高典法師手中,揮舞了兩下,驅退了那些還想過來糾纏的小鬼。
臺下,真武祠眾人的座位之間,秋笛一臉不快,對關洛陽道:“這兩位法師都成名已久,法力估計相差不大,但高典法師手里拿的那把法杖,應是集聚百年香火的寶物,對任何驅鬼役蟲之類的法力,都有極深的克制。”
“這是拿底蘊壓人啊,雄王廟的香火,哪是山神廟能比的。不過要是遇上陽煞火符之流,他的寶物也就起不到這么明顯的克制效果了。”
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