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邊軍這里來宣旨的一行人,領頭的是個太監,也有文官陪同,韓世忠接旨之后,派人送他們去休息。
片刻之后,那個隨行的年輕官員又來到賬中求見。
“下官趙鼎。”
看起來文質彬彬,儒雅有禮的青年人,向韓世忠行禮之后,低聲說道,“李樞相特地把下官塞到宣旨的隊伍里面,是想要來提醒韓帥,陳道子不但想要從邊軍中調走十二員猛將,還打起了邊軍糧草的主意。”
“李樞相在朝中爭取,唯恐不能說服官家,但官家向來倚重韓帥,希望韓帥能送一封奏章到汴梁,勸一勸官家。”
韓世忠端坐在桌案后面,短須烏黑,雙眉濃密,面色肅然,一身淵停岳峙的風度,說道“圣意難違,假如官家心中已經有了定見,我的一些微末言語,又哪里會起到什么作用呢”
趙鼎想不到韓世忠會這樣回答,怔了一怔,道“韓帥”
“圣旨中點到的那些人,一向愛動不愛靜,天氣晴朗的時候,常到河邊與弓箭玩耍,我正要派人去叫他們回來。”
韓世忠說道,“既然你來了,就有勞你和我帳前親兵一起走一趟,去把他們叫回來吧。”
趙鼎不好再多說什么,領命去了。
幾名親兵牽來馬匹,請他上馬,照顧他是個文官,走的不快,出了營帳,就沿著界河的邊際,信馬由韁,向下游而去。
遼國最近幾十年來,內亂頻頻,先有皇太叔祖耶律重元叛亂,被遼國南院大王耶律乙辛平定。
又有耶律乙辛專權十幾年,手眼通天,權傾朝野,黨同伐異,大肆清洗朝中與自己政見不合的人,殺的遼國上京之中人才凋敝。
如今這個遼國皇帝,好不容易熬死了耶律乙辛,前幾年又有耶律章奴叛亂,遼國的皇親貴戚,像是造反篡位上癮了一樣。
民間也很不太平,有許多人看出時機,揭竿起義。
不過前些年,女真完顏阿骨打一脈被滅門之后,有少年宗翰僥天之幸逃到遼國上京,獻上了從天池中所得的古代魔道秘法。
那門秘法是專用于勘探礦脈的法門,雖然有諸多殘缺,勘探的精準程度不如大宋朝廷手上的那套法門,但也可堪一用。
那時西夏已滅,遼國朝廷上下終于感受到緊迫,請了他們供養多年的各處高僧法師,親自出手輔助,開掘礦脈。
把當年南院大王耶律乙辛的墳墓挖開,刨出耶律乙辛他自創的魔道神功,廣傳軍中,使遼軍魔道日興,得以維持住搖搖欲墜的統治,陳軍邊境,隔著界河與宋軍對峙。
這大河兩岸的營寨據點,修得斷斷續續,毀了又修,修了又毀,既有戰爭殘跡,也有壁壘森嚴,幾乎如同城池一般的大寨。
趙鼎在馬上眺望對岸,隱約可見大小營寨連綿數十里,旌旗招展,刀槍在日光之下泛著寒光,人馬來往,絡繹不絕。
“快到了。”
幾名親兵湊近過來,各自從背后抽出鐵傘,撐開傘面,其大如席,由一根根漆黑鐵條拼湊而成,每一根鐵條表面,都有烙刻下去的赤紅符咒。
幾面大傘遮蔽陽光,傘面邊緣交疊在一起,把趙鼎也牢牢籠罩在陰影之下。
趙鼎有些不解,道“這是做什么”
親兵解釋道“貴人有所不知,軍中枯燥,平日的操練對那些將軍和勇士已經沒有意義,便經常到河邊對射嬉戲。”
“對射”
趙鼎腦子里還沒想明白,就聽見前方不遠處傳來一聲爆鳴。
有一道金光落地,在岸邊炸出個小坑。
雖然箭支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