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果凍上籃”并沒有什么玄奧的,只是在挑籃的過程中,利用手腕跟手指撥動球產生的旋轉使得球在碰到籃板后因為旋轉速度的快慢,產生不同尋常的回彈,原理大概就跟打臺球加塞差不多……
其實這個動作真要說的話,很早就有人使用出來了,雖然是無意識的,比如j博士最著名的那個籃板后挑籃就是一個非常經典的“果凍上籃”,還有阿爾斯通曾經在街球場也做出過類似的進球,只是他們并沒有進一步深入的研究。
真正讓這個動作大放光彩的人是2017年的一個美利堅高中生,而在NBA這招用的最好的人是凱里歐文……在這兩個人的推動后,“果凍上籃”的妙處也漸漸被人發現,除了觀賞性強以外,這一招的實用性其實也非常強,把握好時機使用這招,它可以讓防守者防不勝防,就像奧多姆面對朱萬這一球,也沒能把握好蓋帽的時機,撲了個空。
最關鍵的,這招對于身體素質的要求不是很高,反倒是對身體條件的要求有些高,反正朱萬的偶像用這招有點困難,因為這招最好是能單手抓球的人來使用,效果才最好,畢竟能單手抓球的人,才能更好地控制球的旋轉。
也因此朱萬對于這招的研究很深。
當然,這是從NBA級別來考慮,如果放在街球場的話,只要用心專研一下,那就是人人都可以用了。反正對抗強度沒有那么高,出手的機會也更多。
這也是為什么“教授”那么著急就想學習的原因,這在街球場真的算神技,特別適合他們這種小個子上籃時使用。
隨著這兩個人學會,“朱萬上籃”也變得越來越火熱,漸漸的,成為了一種洛克公園的潮流,這自然又引起了各大媒體的報道,球迷們都沒想到,“消失”了一段時間的朱萬居然跑街球場去大放異彩了。
不過這也引起了一些知名街球手的嫉妒跟眼紅,將這招定性為“華而不實的招式”,但不等朱萬回應呢,拉里威廉姆斯還有鮑徹兩個人就代替朱萬出頭,將那些街球手給擺平了,而且對抗中多次用上了“朱萬上籃”。
這使得更多街球手想要學會這招了。
朱萬也知道了這些事情,但他并沒有理會,征服了洛克公園后,他已經沒有必要再去理會這些雞鳴狗叫了,他的目光放向了更遠的地方,當然他還是給“教授”發去了感謝的短信,畢竟后者是為他出頭。
在漸漸適應了大訓練量后,朱萬空出的時間開始變多,他開始思考這些空出的時間要不要另外進行一些提升。
要不然閑著也是閑著。
很快他就想到邁克爾里德以及格羅弗之前都建議了,讓他有時間的話,加強一下背打的練習,不要辜負了他的大腚,再想到之前跟奧多姆斗牛,也是多虧了他那大腚發威才打“跑”了奧多姆,頓時下定決心,提升背打。
可該找誰來幫我呢?
朱萬在通訊錄里看了一圈,也沒有找到合適的老師。
沒辦法,只有麻煩別人了!
“喂,查爾斯,你還在紐約嗎?”
他給奧克利去了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