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之前,慶宣后一直覺得自己能走到今天,是因為她足夠幸運。
她出身世家,精通書畫又才貌俱佳,少時入宮,不過數月,就頗得盛寵,一路晉升到四妃,無大敵、無憂患。
而她又足夠聰明,宮中女子的小伎倆基本逃不過她的眼睛,若是一不小心吃了虧,也有陛下和母族撐腰,年少不經事時,她也如尋常嬪妃一般對俊美才高的慶宣帝生過心思,甚至為此想過爭寵,但最終她卻不曾施過半點手段。
因為她足夠聰明。
年輕時的慶宣帝不似如今這般陰晴不定、喜怒無常,他性子極好,對宮中嬪妃也很是優待,從不苛刻,也從不發怒,甚至沒人猜得透他的喜好。
當年的慶宣后也是因為他這副皮相和氣質而漸漸心動,可她在宮中待得久了,也漸漸地悟出了什么。
這位看似溫柔和善的年輕帝王并不如她想象中的那般無害。
他少時繼位,權利由宦臣太后所把控,但不出三年,原本還被宦官握在手里的權利就盡數被他握于掌中,甚至隱隱還和太后生了間隙。
慶宣后將一切看在眼中,并時不時地與父兄傳信,漸漸也從父親的嘴里知道了慶宣帝的另一個模樣。
那時的她就隱隱覺得心焦,但又不敢胡亂猜疑,就只在和慶宣帝相處的過程中多加關注,而這一探究,竟真讓她發現了什么。
這位看似溫柔,甚至對她頗為寵愛的年輕帝王看向自己的眼神中,多數時候是沒有半點溫度的冷,只有和自己對視時,他才會露出點點笑意。
那時的慶宣后只覺手腳發涼,面對慶宣帝時,也是防備大于欣喜,很快就從愛慕之中脫離出來。
不受情愛所擾的她自然也不會升起爭寵的心思,畢竟那時的她有母族、
有地位,還有一對聰明可愛的兒女。
可即使如此,她也不曾升起過利用兒子爭權的心思。
一是當年的太子太小,二是先皇后絕非等閑之輩。
先皇后長她幾歲,待字閨中時,也是盛京之中最有才學的貴女,她出身極高,又有太后相助,在宮中過得如魚得水,進宮一年,就生下了廢太子傅遠清。
廢太子天資聰穎、骨骼驚奇,不過十歲就已名滿盛京,才學武藝皆是上乘,連慶宣后都驚艷于他的聰慧。
這樣的太子誰又生的起反叛的心思呢
便是有,也只會落得草席卷尸的下場
但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這話說的屬實不假,就在廢太子如日中天之時,先皇后的父親忽然戰死,母族也傳出貪污之丑事,與此同時,蜀州大旱,廢太子收斂錢財之嘴臉再度傳入盛京,這時,慶宣帝終于忍無可忍,選擇了廢太子
如今想想,廢太子一事未免太過湊巧了些。
先皇后的父親剛一戰死,她的家族就爆出丑事,緊接著兒子也被拉下了馬
以前沒有多想,倒也不覺怎樣,但如今知道慶宣后的心思,她又如何能不多想
所以先太子被廢一事也是慶宣帝故意為之
這如何不讓人毛骨悚然先皇后可是慶宣帝的發妻是陪著他一路上位、一路斂權,借母族之力助他的人啊他不喜她也就罷了,竟要坑殺她滿族甚至連自己都兒子也不放過
他所圖為何
難道
慶宣后不知是想到了什么,臉色瞬間慘白
難道他是怕太子威望太高,遮住了自己,所以才廢掉了太子可那一年的太子才十四五歲哪怕頗有威望,也只是天才之名,哪里會是他的對手
早知他自私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