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放棄啊,跟你說了,年輕人的藝術我們看不懂正常,你這犟脾氣怎么老是不合時宜的就上來了呢?”
自從兩位老師知道自己兒子拍的電影已經在網上播映之后,就趕緊上網看了起來。
九十分鐘后,黑色屏幕映出了兩張面面相覷的臉孔。
二老表示看不懂。
不僅看不懂,還頭暈,按照楊老師的說法,這攝像機抖動的程度讓她想起了小時候在村里坐拖拉機的感覺。
其實他們看不懂電影,并不是真的笨,或者不夠聰明,否則也生不出陳景行這樣的兒子來啊?
純粹是閱片量的問題。
兩老只能歸因為自己已經老了,年輕人的電影和藝術看不懂了。
“你不知道,咱兒子拍的這電影啊,學問很深,這里面玄機多得很,看電影的時候一頭霧水,讀了這些分析和講解后啊,讓我大有收獲,基本已經明白的差不多了,再看一遍,肯定能搞明白。”
“……照你這么說,咱兒子是拍了個電影啊,還是編了一本教材啊。”
“你不懂,按照網上的這些分析的說法啊,每一個鏡頭,每一句臺詞都是伏筆,都有道理在里面的,好電影都是這樣的,哪可能看一遍電影就能看懂的?”
說罷陳老師繼續如饑似渴的投入到了網絡中,汲取著有關陳景行與電影的相關信息。
陳老師剛開始是在網上搜自己兒子的名字,出來一大堆通稿,嚇了一跳,當然陳老師自己是不知道通稿為何物的,還以為是真的好評,基本把每個關于陳景行的文章都看了一遍。
自然也看到了陳景行接受幻世的節目采訪,看完后,陳老師的評價是:“這小子的靦腆勁兒和小時候一模一樣。”
內心中獲得了極大滿足的陳老師又開始搜電影的名字,獲得了更多的信息,有的贊揚,有的說看不懂,還有的直接批評,說電影故弄玄虛,催眠,不怎么樣。
對于好的評價,陳老師照單全收,對于言辭激烈的評論,陳老師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憤怒,親自上陣一一回復反駁,基本都是“怎么能隨便罵人呢?”,“你覺得催眠那是你缺覺”,“你到底是什么人?滿口臟話,怎么能這么沒有素質”之類的。
也為此注冊了不知道多少賬號。
但也因此陰差陽錯的成了某瓣,某乎的注冊用戶。
陳老師正在詳細閱讀的是某個知識問答網站上的一篇長長的回答。
回答的問題是:
如何評價幻世網天空劇場上映的網絡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
提問者:
幻世網。
這當然是幻世網營銷的一個手段。
但也不是所有電影在拋出問題后就能讓人踴躍回答引起熱烈討論的,甚至還上了首頁熱榜。
否則幻世網推出一部網大或網劇都來提個問題就好了?
《彗星》不僅在電影評分網站上得到了高評分,而且他是一部懸疑電影,懸疑的特性讓這部電影有了二次討論和發酵的先天優勢。
對于資深影迷來說,這樣的電影非常對他們的胃口,人們樂于發現謎團,解開謎團,且能從中產生樂趣。
“真的太精彩了!原本標簽是懸疑有些不太敢看,剛剛看完,有些地方確實看的我毛骨悚然,頭皮發麻。但此片除去量子理論、平行世界等物理科幻方面的東西,還揭示了人性,導演簡直是天才……”
“看的過程到中后期其實心理變化特別劇烈,緊張得有點透不過氣來。但是也一邊贊嘆編劇和導演的敘述和故事的張力。看完后整晚都無法平靜入眠。而后第二天白天看了很多影評分析后,又回頭瀏覽了一遍,算是把脈絡和細節都搞明白了,更加欣賞其精妙的布局和各個環節的處理。不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高分片。……”
“……”
陳老師有些戀戀不舍的關閉了電腦,還有一大堆卷子等著他呢,不能看太晚啊,明天繼續看。
“怪不得現在好多孩子都有網癮,網上的這些網友啊個個都是人才,說話也好聽,你說這人能不喜歡上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