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常家天翻地覆的格局。
從經濟上說,兩口子開店經營日子過得去,下崗后沒其他下崗工人的生活窘迫;但從感情上說,讓一個工人階級老黨員接受這種局面非常難受,常父時不時莫名其妙發火,常天浩就知道他心里不痛快,這是種精神窘迫。
不痛快歸不痛快,老爹也沒頭鐵到去上訪鬧事,而是很快放下車間主任的架子重新操起電焊機干活,潛意識還時不時懷念原來那火熱的年代,這點常天浩還是很佩服父親:自始至終保持了工人階級踏實肯干、艱苦樸素、不等不靠的優良作風和主人翁精神,只可惜上頭不喜歡、不賞識這種工人階級罷了。
至于轉制對不對,那要看站誰的角度來理解:你非說國有資產你想給誰就給誰,那當然無話可說,可如果你真說這個是全民所有制,那你至少幫下崗工人把社保全交到位吧?
沒有!
后來全都是自己承擔的。
這樣巨大的家庭轉折也造成常天浩思想上的沖擊,他從一個熟悉馬列經典的青年學生在后來逐步轉變為引經據典的批評者,他不是一般的謾罵和批評,而是用經典反駁理論,用體制反駁政策,用歷史反對實踐——要么你承認以前是錯的,要么你承認現在是錯的,你不能既要當××又要立牌坊。
重生前他一直持有這種思想,重生后這些已都不重要了,他現在一門心思只想發家致富。對!常夫子的思想境界已墮落了,從解放全人類、將紅旗插遍全球的**接班人的崇高使命感境界上墮落下來,變成了只求個人進步和發家致富的小布爾喬亞了,嗯,還是那種熟讀馬列經典、用德國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武裝起來的小布爾喬亞,難搞得很!
現在這小布爾喬亞的迫切需要是找個合適理由搞電腦。
聽說又要花錢買電腦,常母有點心疼錢。
“家里這有點舊了,速度也慢,很多軟件都用不成,網也不能上。再說,要去上海念大學,這么大機器搬來搬去也不方便……筆記本就好多了,去圖書館查資料方便,暑假輕松一拎就能帶回來。”嘴上這么解釋,常天浩心里竊喜:有1萬多電腦在前,金利來皮帶的事算放過了,明后天是不是再把皮鞋也一起蒙混過關?
常母嘀咕:“要1萬多呢……”
父親毫不猶豫地點頭道:“如果你真考上滬江大學,爸爸就獎勵你一臺,當然預算不能超過12000塊!”
“好,一言為定!”常天浩滿臉高興,嚴厲歸嚴厲,父親對自己投入還挺舍得,母親肯定習慣性心疼錢,但只要父親做了主多半不會反對。再說考個好大學獎勵兒子說出去臉上也有光彩,拿1.2萬買電腦總比支付復讀費光榮吧?
實際常天浩已打探了一番,目前稍微像樣點的筆記本1.2萬都不太夠,但有這口子就可以比較方便的操作,他手里的錢完全不能說,連買點衣服都還要借機沖賬,合情合理地讓父母相信兒子變成有錢人是件比賺到錢更麻煩的事,常天浩偏偏又是嫌麻煩的人,所以帶回來的名牌衣服都先藏好了,只讓皮帶露臉,其他準備時機合適再展現出來。
估分現場能看出眾人的喜怒哀樂,每個人都很認真,誰也不敢馬虎,常天浩掏出全部抄錄下來的客觀題和部分主觀題答案與標準答案仔仔細細核對,最后得出大致結論:語文130,數學130,英語145,歷史120,政治100,總計620,為謹慎起見先扣除10分,610分。
嘶!
他倒吸一口冷氣:真要是620分又不挑專業的話,印象中貌似可以上北大了,直接填歷史系或考古系的話肯定可以。
這下難受了,賭不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