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簡陋的住所,此時期交所還未使用電子交易方式,依然采用公開叫價方式。
叫價交易分兩步,先是出市代表(印有席位號的紅馬甲)在圈內喊出買賣價格,并尋找對手;成交后向報價職員(黃馬甲)報價,然后填交表格,并蓋上時間印作實。
交易繁忙時,交易景象頗有群魔亂舞的感覺,一群西裝革履的哥們圍在那里不停打手勢、大叫大嚷。手勢必不可少,因為報價用數字會喊錯、聽錯,但手勢卻具備唯一性。
對!
這場面和1929年紐約股市幾乎完全一模一樣,紅黃馬甲在場內穿梭不停,走動跑位、姿勢儀表、表情目光十分風騷。什么戳眼睛、拍屁股、拍胸脯、抹脖子、豎中指、拇指朝下的情緒化動作都能看見。
相比較冷冰冰的電子撮合,這種場面更讓人熱血沸騰和身臨其境。
要說比1929時代進步的地方,大概只有電話和傳真系統更加好用,同時報價顯示也終于脫離了可憐的小黑板,用上了電子屏和顯示器,但內核完全一模一樣。
香港IT技術運用落后,不是20年后才見端倪,而是20年前就開始了——既有是歷史和慣性的包袱,也有故步自封的因素。
高洋和大家講起了笑話:“我去那天正好期交所發生問題,下午3時58分45秒,有盤口以7550點成交后,至3時59分43秒時才有盤口以7400點成交,兩項成交間不但相差了50多秒,點位還跳空150個點,簡直匪夷所思……后來期交所自欺欺人地說是一切正常,實際我打聽了一下,事情是這樣的:
那時候有紅馬甲出價,但負責收單的黃馬甲上廁所了沒看到,然后紅馬甲出完就埋頭接電話,也沒在意自己的報價有沒有被采納,更沒讓其他黃馬甲接替收單,這通電話打完就是50多秒,正好上廁所的黃馬甲回來了,又有其他客戶報價7400點,然后兩邊就暈乎乎成交了……由于港股4點整進入收市撮合階段,最后階段剛開始時看不出行情波動,所以期貨這里大家也看不出異常,很快新報價又覆蓋了老報價,大家都是事后盤點才反應過來。換言之,這泡尿+這頓電話值150點,相當于2%的行情脈沖……”
“哈!”眾人頓時笑得前俯后仰。
“不過大哥不笑二哥,我們327國債那最后8分鐘更是國際笑話,已成交的單子都能事后作廢,這樣的騷操作還不如人家硬著頭皮說算數呢……”
眾人又一頓爆笑。
常天浩當然也跟著笑,笑歸笑,內心有點奇怪:這明明該是公司內部會議,為什么拉他一個外人旁聽?
直到高洋講起出入金環節,他才恍然大悟:這是征求客戶意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