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天浩不知道這次上海行在喬冰倩心頭激起的漣漪,甚至也不清楚這件事對沈飛和喬冰倩兩人關系的殺傷力,他以為只是兩人一時沒處理好吵架拌嘴,回頭沈飛找喬冰倩道下歉就能平息事態。
他和沈飛也沒有深仇大恨,心頭種刺只想小小報復下對方:第一,誰讓你出口傷人;第二,雖讓你屢次去糾纏程程?其他并無太多惡意。
在他眼中,喬冰倩一個女孩子家僅因為沈飛心情低落就能特意從錢塘跑來看他,這份感情是很沉重的,哪里是說能舍就能舍棄的?
他卻不知道自己小看了喬冰倩,這樣一個敢愛敢恨的姑娘,一旦下定決心就不會改變,就像她原來喜歡沈飛,毅然能克服女孩子的矜持反過來倒追,一旦她決定放手,那就再也挽回不了——起碼以沈飛的手段是挽回不了。
她在火車上思考了2個多小時就下定了決心,確切地說,10月3日晚她就下定了決心,次日常天浩陪同游玩和送行時的表現,更讓她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當然她的小心思常天浩是解讀不出的,因為喬冰倩回到家后只禮貌地說了聲“安全抵達”,同時自告奮勇說下次常天浩來錢塘玩由她招待并充當導游。對后半句常天浩只能笑笑,他就是西山人,去錢塘還用的喬冰倩招待和當向導?
他的心思,還在于自己的事業上。
“常總、王總,這邊請……”
10月4日算第一個教學周,不過依然不上課,全程新生教育,根據日程表,是由輔導員和高年級學長領著學生在各公共場合轉一圈,告訴他們該怎么用餐,怎么充卡,怎么適應大學生活細節,怎么進圖書館查閱資料,怎么使用計算機系統,參觀走訪校史陳列室等不一而足的引導,然后就是開學典禮,隨后還有同學見面會、新老生懇談會、迎新晚會等一系列活動,接著還有學生會招新。
等這段時間過去,才算是正式進入教學周。
對外地來的同學,這些自然都倍感新鮮,對常天浩而言卻是很熟悉了,所以他找個機會直接溜號出來看寫字樓。
王慧玲工作確實很賣力,國慶假期只休息了一天,其他時間全用于實地勘察寫字樓市場。
作為全國經濟中心,上海寫字樓發展到1998年算已進入到第三代。
第一代是50-80年代中期的老式建筑,一般不會超過5層,大多數政府和國有企業樓都長成這樣,普遍帶有濃郁的蘇式風格,在上海這地方因為接受歐風美雨熏陶比較足,還留有民國時期巴洛克式建筑;但這些都不可能對外出售的,其他外來機構如果需要來上海辦事,都需要長期租賃酒店套房辦公,當時全國上海各類賓館里有形形色色的駐滬辦。
第二代是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點式板樓,造型比較呆板,功能也比較單一,不過在全國還算領先,當時最出名的是1985年落成于外灘的聯誼大廈,這也是上海首個涉外寫字樓。真正上海寫字樓市場興起,要到92年南巡講話以后。
第三代是90年代中發展起來的寫字樓。上海從93年開始大規模推出辦公用地,按照寫字樓建設3年周期計算,于1996年開始全面上市,其中最高峰的1997年上市面積達100萬平方米,造成明顯供過于求格局,但即便這樣,因為建造進度緣故,寫字樓還在源源不斷地向市場推出。
這種場面下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價格下跌,1997年上海核心地段寫字樓租金是每平方米0.8美元/天,98年下降到0.4美元/天,99年進一步腰斬,到0.2美元/天,如以0.8美元價格來衡量,超過6.5元/天,就算放在20年后,這價格在5A級寫字樓里都不算過低,由此可見當初泡沫有多大。
故而,寫字樓市場呈現一種病態景氣。20年后由于年限、落戶等緣故,都是住宅價格貴于寫字樓,但1998年,即便是供過于求的局面下,依然是寫字樓比住宅價格高。
像王慧玲前幾天剛剛定下的、幾乎同地段的密云花苑,硬裝完成情況下107方才報了29萬,而今天考察的這個滬江大廈,報價居然純毛坯狀態下還要3000元/平方米,唯一優惠條件說是買一層送5個車位,剛才兩人先去參觀了地下車庫,此時寫字樓普遍地下才建一層,從施工成本來說,往下多挖一層比往上堆一層高一倍不止,在容積率和高度管控還不是很嚴格的年代,開發商更愿意往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