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綠豆,鄭商所綠豆……”
“明白了!”電光火石之間常天浩就想到了,“啪”地一拍大腿,“走!”
“干嘛去?”王慧玲嗔怪道,“人家飯還沒吃完呢……”
“炒綠豆去……”常天浩清晰記得98-99年之交的綠豆事件,雖然具體價格、行情已兩眼一抹黑,但對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他依然記憶猶新。雖然很多人對此事件三緘其口,但作為圈內人士,他當年是如同聽天方夜譚一樣把整個故事聽完的。
現在機會來了,他笑道,“咱們發財去……”
“真的?”
“騙你干啥?”
“走!”王慧玲比他還干脆,直接扔下吃了一半的飯碗撒腿就跑,老板一開始以為有人吃霸王餐,想著年輕人怎么不學好,看到扔在桌子上的50塊錢才知道怪錯了人,等他拿了找零出門,哪還有兩人的影子?
其實橡膠常天浩隱隱約約也記得一些,不過橡膠的致命問題是成交量不夠,沒綠豆那么打持倉量。
常天浩現在所能調動的資金加起來正好500萬,一張綠豆合約是10噸,每噸目前價格4000剛剛出頭,6%保證金(交易所保證金5%,后為遏制投機,提高到10%)也就是2400元,開1000手放在近20萬整體持倉中算一點兒都不起眼——占比只有千分之五,比上輪搞橡膠時3%的持倉占比還要下降一個數量級,這就不用太操心分散、隔日操作了,想咋整就咋整。
出了門不遠處就是個糧油店,常天浩讓王慧玲上前問:“老板,綠豆怎么賣?”
“兩塊五一斤!”
常天浩扭頭就走。
眼看他要走,老板急了,忙喊:“小伙子別走別走,兩塊一斤,兩塊一斤……”
沒想到常天浩拉著王慧玲走得更快。
王慧玲忽然反應過來了:期貨市場上綠豆4000元/噸,折算下來正好兩塊一斤,而零售店都只賣兩塊,中間巨大的運費和批零差價哪去了?這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所在?
上了出租車,常天浩進一步解釋:“11月綠豆合約是標準的空頭合約,按鄭商所規定,這月份交割的綠豆不能再用于注冊倉單,只能投入現貨市場,也就意味著做多者無法再轉入下個合約,只能硬接,你覺得11月份后還有多少綠豆的使用空間?”
王慧玲對這思路點頭認可:綠豆最大消費季是夏季,特別是南方諸省有較大的綠豆消耗,別的不說,光冷飲公司生產綠豆棒冰和月餅公司就是大頭。但11月合約交貨完已在冬天,誰家冬天用清熱解毒的綠豆?只能存儲下來用于第二年,這又有壓庫和沉沒成本。所以綠豆期貨正常一定要比現貨貼水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