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玲驚呼:“啊!還能這么玩?”
“具體到綠豆,情況更復雜些,每年3-5月前后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故事放出來,吸引外來資金入場。你如果看過行業分析報告,就會了解每年在這時候放出來的都是壞消息:什么庫存積壓、天氣預測不好、播種形勢不容樂觀、化肥、種子、勞動力價格暴漲,對今年產區收成報悲觀態度……”
王慧玲想了想好像還真是這道理:每年到收貨前,放出來的預測報告10份里至少有7份說情況不好,綠豆如此、大豆如此、云桂的糖業也如此。有這消息作鋪墊就比較容易形成多頭氛圍,然后各種各樣的投機資金就開始沖進來講故事了。
“依托這故事,多頭開始建倉,然后推動價格上漲,空頭局面逐漸不利,但還心存幻想,認為期貨價格高于現貨是不可能維持的,必然會有下跌過程,但他們最終會絕望,因為價格會越來越高,直到逼迫他們斬倉出局……投機空頭損失的是錢,套保空頭損失的是什么?”
王慧玲不假思索道:“是現貨!”
“哈哈哈哈!”常天浩笑得前俯后仰,“給你個機會再組織一次語言,好好再想想?”
王慧玲皺眉拼命想,終于明白過來:這時因為投機做多氣氛濃郁,價格體系已完全失常,所以期貨價格會比現貨高——正如期貨上賣4000一噸,現貨零售也就2塊一斤,這中間的巨大差價到哪去了?套保空頭完全能從容不迫地把市場多余綠豆收購起來然后賣給多頭——虧什么虧,明明有得賺好伐!
“思路不錯,但我提醒一點,這不是多余綠豆,通常是庫存綠豆……”常天浩補充道,“剛才我說了糧食局的背景,你想,在南陽主產區,還有誰能比糧食局擁有更多庫存,擁有更大的倉單?你想要多少貨,他完全可以把市面上、倉庫里的貨倒給你——你要么?”
不要,那直接就是違約,40%的履約保證金扣除。
要,那就上當了!因為多頭目標是賺錢,不是賺綠豆,綠豆拿著有啥用?收了還不是要賣出去?賣出去只能賣低價,搞不好又是糧食局收回去。
所以整體下來情況就清晰了:套保莊家(糧食系統)放風聲減產——形成投機預期——價格上漲——吸引更多投機多頭——莊家高位放空——把他手里的庫存出給多頭——多頭接不了或者勉強接貨廉價甩賣——莊家再接回去。
一來一去,莊家就賺到了錢——約等于期現貨之差。
“本來南陽糧食系統是等價格上去就拋貨,拋著拋著價格就被打下來了,這位師兄的創舉是不拋貨,先吃貨,然后在期貨市場上做空頭,再把手里的貨用倉單交出去——交給多頭……你想,這兩種手法,哪個賺更多?”
“是后者!”
“當然,這么做不能說一點風險也沒有,你經常會看到糧庫著火的消息,深入追查下去,你就會發現里面根本沒庫存——庫存早就被賣掉了。”常天浩笑笑,“這種倒霉蛋通常是方向做反,或補庫時間來不及,只能請祝融下凡助一臂之力,至于有用沒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