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上午,常天浩火速敲定了名稱預先核準登記,將錢塘萬盛金屬貿易公司的招牌定了下來,法人代表和股權比例也予以明確:常母擔任總經理持股70%,父親持股30%,這樣一來,母親便擁有絕對控股地位。
從廠里下崗后,不是沒民營企業招呼技術過硬的常國慶過去,但以他的個性怎么會為資本家效力呢?如果愿意為資本家效力,那為什么不干脆留在轉制后的廠里?現在給妻子這個資本家效力,又有股份,那就說不出什么來了。
看到一大堆企業章程和材料的常父搖頭:人生變幻無常,他終于活成了自己年輕時曾無比討厭的樣子,以前胸脯拍得震天響的主人翁精神很快就要被發家致富取代了。當然他腦子沒壞,不可能把兒子賺來的錢隨隨便便分給其他人當股份。
看他心情復雜,常天浩寬慰道:“您別想太多,多賺點錢,多給手下發點工資,當個有良心的私營業主就行了……這算是實踐共同富裕理想。”
常母忍不住笑。
兩口子昨天合計過了,第一年不算租金,能熟悉市場和行業就不錯了;第二年算上租金,能不虧本就不錯了;第三年才可能真真切切走上正軌。自己都還戰戰兢兢,怎么可能說給員工超高待遇?那只是拖著大家一起死。
“等驗資結束、工商執照領到就可去考察位置,陸處長和市場方面打過招呼,會關照你們;丁阿姨原來在錢塘鋼鐵集團工作,貨源她熟,等正式開門我請她和你們認識一下、走動走動……”
常國慶奇怪:“你怎么會認識這種領導?”
“很偶爾一個機會,我在《改革月報》上發了篇文章,陸處長見了挺欣賞……然后又搞投資給了他們一點建議。”他哪敢說給陸筱敏的那些建議,只含糊其辭搪塞過去。
聽到兒子在《改革月報》上發表了文章,常父很高興,他畢竟在體制內混過,知道《改革月報》是省里有關經濟改革的風向標刊物,能在上面發表文章說明學問有可取之處,他現在最怕兒子沉迷于投資而忽視學業,有論文這檔子事在就放心多了。
他點頭表示嘉許:“好好讀,爭取把博士讀完,將來當教授教書我覺得挺好。”
“教書與否不一定,博士肯定會念,不過我不想在國內念了,本科畢業我會申請去美國讀博士。”
常國慶沉默一會:“到美國也好,只怕花銷不少……”
“有獎學金!再說,您兒子身家在這,那點花銷不算什么。”常天浩笑道,“你們多琢磨琢磨鋼材,盡快把生意做起來,等我出去了就不方便了。還有,昨天我在城北買了套房子,150多方帶車庫,開發商精裝修已搞好了,還差家具和家電。你們有空去配一下,喜歡什么就放什么,過段時間搬過去住就是,否則西山離三里洋實在太遠,每天往返不方便。”
兩口子面面相覷:一套房子說買就買了?這是大白菜啊?
“這樣奇怪干嘛,才30多萬,都還沒汽車貴呢。老爸你安心把駕駛學好,過年我給您配個桑塔納2000,做生意沒車不行,看著就沒實力。”
常國慶還待推辭,常母連忙說:“好的好的,正好我學不來讓你爸學會了我可以坐。不過兒子你這錢要省著點花啊,別最后你去美國沒錢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