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管理第一步是要熟悉各流程;第二步是讓事情落地;第三步要合理分擔壓力……你不能再事事親力親為,十幾個人,幾十個人規模時總經理親力親為可以,都快破百了怎么還能親力親為?必須放手讓下面去干,然后你掌握節奏和管控,做好評價就行。”常天浩道,“你要學著從管事到管人進行轉變。小琴來后一方面配合我操作投資,一方面你委派事務給她干,讓你們雙方都得到成長。”
“好。”
“從外面引進人才肯定需要,但暫時我不想要空降兵,最起碼在公司具有實力前不想要。”常天浩道,“如果我想引入空降兵,會提前和你溝通。”
福報馬家曾經引入過很多具有國際知名度的管理層,但到最后,這些空降兵基本陣亡,留下來的還是18羅漢和被羅漢們同化的蔡崇信。常天浩看得很清楚,這不是說空降兵們不好,也不是說這公司不行,而是兩種文化融合不到一起,創業公司尤其新經濟公司里態度比能力重要,選擇同樣也比能力重要。
而福報馬作為卡里斯瑪型領袖,和波尼馬作為技術驅動型領袖完全不同,這種風格注定空降兵不可能存活。
常天浩在盤點時忽然發現,他不是理工科出身,所以這輩子注定成為不了技術驅動型領袖,最多只能往卡里斯瑪型發展,偏偏他比福報馬年紀小得多,人員關系也弱,這就讓他在挑選人員時面臨更困難的選擇。
對99.9%的創業公司而言,起步階段缺少的是資本而不是人手:福報馬有18羅漢,波尼馬有五大金剛,唯獨他常天浩反過來,除了錢之外什么也沒有!
只有費盡心機搜刮而來的助理團!
按正常路線,如果他是普通大學生,本科、研究生、博士一路讀完會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鬧哄哄創業。可他投資能力和家底擺在這,就算有同學一起創業,地位也不可能平等——只能拿3萬5萬的同學和一口氣砸500萬的同學,在公司里地位能平等么?
要么他放棄自己的資本能力,要么等別人成長起來再合作,否則他在同學圈中找不到平等合作的對象。
而這顯然不符合時不我待的精神。
他一開始就不可能有平等合作者,只有下屬。
偏偏他除了資本,在年紀、資歷、經驗上都不占優勢,使挑選下屬也成為難事——選員工容易,選合適又有能力的心腹卻難,選能獨當一面的管理者就更難。類似高洋這種人物,假如一切正常沒挪用這毛病,能踏踏實實給現在的常天浩打工當心腹么?
他感覺完全夠嗆。
這是個很棘手的問題,等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人才是比項目和資本還棘手的問題。所以他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解決,想來想去,除在助理團上挖掘,暫時想不到好辦法。
所以他對王慧玲的思想動態高度重視,發現苗頭不對立即安撫——不是錢不錢的問題。經過一番思想工作,對方情緒明顯穩定和放松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