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你害怕嗎?”少年說著話,不時回頭看看。
“師父,咱白天來不好嗎?非要大晚上的來這種地方。”少年伸出手碰了碰老人的袖子。
“我說你小子,是不是害怕了,好歹是破塵境,沒點出息。”老人一巴掌拍在了少年腦袋上。
少年踉蹌了幾步,揉了揉腦袋“我這不好奇嘛。”
“早不言夢寐,午不言殺伐,晚不言鬼神。規矩都忘了?”老人又要打,少年敏捷躲開。
少年名叫張懷瑾,名字是師父取的。老人是他的師父趙義泓。張懷瑾自幼乞討,饑一頓飽一頓,十六歲時,在長安城遇見了自己的師父。
初見時,趙義泓身穿一身道袍走在路上,張懷瑾二話不說,跪倒就拜,嚷嚷著要修道。
趙義泓問眼前的孩子為什么要修道,張懷瑾支支吾吾嘀咕了一句能吃飽飯。老人哈哈大笑,便收了張懷瑾為徒弟。
“師父,到了。”張懷瑾看著面前高高低低的土堆說道。
趙義泓遞給張懷瑾一把劍,拍了拍張懷瑾的肩膀說道“干活”。
星光點點,明月彎曲,映照著一座又一座孤墳。不是有野貓叫喚,如嬰兒般哭喊。微風一吹,墳中紙錢亂飛。張懷瑾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握緊了手中的劍。
前幾日,洛陽提燈人府衙上書太史局,洛陽發生大規模掘墓事件,洛陽提燈人半月未曾探查出究竟是何人所為,請太史局派人前往,趙義泓便想會會故友,于是主動請纓來到洛陽。
兩人大概走了五十多步,隱約聽見有人在哭。趙義泓絲毫沒有在意,依舊大步流星。催促張懷瑾快走,別磨磨唧唧的。
“找到了”師父的聲音傳來,張懷瑾趕忙跑來。面前的土堆已經被刨開了。“去看看”師父道。張懷瑾躡手躡腳走到墳前,探頭去看。
棺材已經空空蕩蕩,精神高度緊張的張懷瑾突然感覺誰碰了他一下。起初沒有在意,突然感覺肩膀有一只手。張懷瑾冷汗直流,腳下踉蹌滾進了棺材中。
“啊~~~,師父師父”原本沉寂的夜被張懷瑾的聲音打破。
“行了,慌慌張張的,是你王叔。”趙義泓說著將張懷瑾拉了出來。
“王叔”本名王大壯,俗話說,賤名好養活。有次趙義泓路過小村,那時王大壯父親剛剛去世。下葬的隊伍走了不到幾里地,抬棺的幾個小伙子莫名其妙的暈倒,叫醒了這個,又暈倒了那個。半路停棺本就是大忌,王大壯只好不停給棺材磕頭,眼看都要流血了。
路過的趙義泓發現是狐妖作弄,便取出背后掩日劍,還沒動手,狐妖就跪地求饒,說是只覺得好玩,沒有惡意,趙義泓念世間生靈修行不易,就放了它。隨后王大壯順利起棺,安葬亡父。
王大壯是個粗人,卻也知道感恩,硬要留趙義泓住幾日,推脫不得,只好住下。每當趙義泓來到洛陽,就會來王大壯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