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臥房后,于屆吩咐阿福把門帶上,不要任何人靠近,晚飯也不吃了。
此時,于屆在床上打坐端正,真正的任務,現在才開始。他先去給父親報平安,主要目的還是想要一個安靜的環境,修煉一半被打擾到就太可惜了。
陰陽之氣是個神出鬼沒的東西,不少修士都是耳聞而不目睹,一種陰陽之氣會在人體陰陽相合時出現,這種的陰陽之氣是直接在人體產生的,,所以容易吸收,且品相極佳。
還有一種是在日出日落是朝暮交替收出現的陰陽之氣,這種陰陽之氣數量極其龐大,但是只會在特定的時間里出現,而且是飄散空中的,無法以人體直接吸收。
這時候就需要在人體相和時的陰陽之氣來做媒介了,陰陽相吸,可以極快的在身邊吸引到陰陽之氣,再加以功法吸收,雖然品相跟質量與前者差了不少,但優勢在于量大,是陰陽修士普遍的修行方式。
于屆也按照傳統的步驟來操作,全身之力調動身體內的陰陽之氣吸引,不一會,身邊果真聚集著大量的陰陽之氣。
正當于屆苦惱怎么吸收時,腦海里突然浮現出《陰陽相合集》的第二章。于屆又是現過了一遍,與第一章不同,第二章恰恰解決了于屆現有的無法吸收陰陽之氣困境。
“這玩意還挺高級,不需要的時候沒有,一到需要的時候就挺積極。”
于屆忙不上大意,時間有限,只有在太陽與地平線相觸到完全在地平線上消失這一段時間才可以修煉,時間異常緊迫。
半個時辰,于屆已在丹田里聚集了大量的陰陽之氣,雖然太陽還未完全落下,但此時的于屆已經完全吸收不下陰陽之氣了,開始在身體中轉化為陰陽之力。
“誒!”于屆窺探著丹田中的陰陽之氣,發現這樣一黑一白的,很想地球上的太極圖!“如果把太極的運行方式套進陰陽之氣轉化陰陽之力的過程會怎樣?”
思慮至此,于屆也不再多想,他是個堅定的實干型精神小伙。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即為太極的陰、陽二儀。“太極”是地球易學的基本概念,中華文明的瑰寶,
地球上的于屆對太極很感興趣,一直認為太極是中國古代哲學等方面的里程碑。也了解一些太極的概念。
太極即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其中的太極即為天地未開、混沌未分的狀態。
“不對!這個概念有些熟悉,這是……這不正是靈氣化萬物么?世間混沌未開,突生靈氣,漸漸衍化萬物生靈。”于屆沉思中突發奇想。
太極有許多種定義與解釋,一種就是指宇畝最初渾然一體的元氣。
唐穎達《周易正義》:“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易緯·乾鑿度》認為“有形生于無形”,提出“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四階段來解釋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