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圣皇陛下博覽群書,學貫古今,總結出了一條歷史教訓:國家之盛,本于休養生息;國家之衰,必由于土木兵戈。所以,圣皇陛下自即位以來,整頓吏治,減免稅賦,讓利于民,重用楊士奇、楊榮、楊溥等賢能之臣,遠奸佞小人。
于是,今日的中國,政治昌明,經濟繁榮,百姓樂業,社會安定,已經重現了漢唐盛世風采。
接下來,就有了這第七次下西洋的壯舉。”
說完話后,劉得新看了一眼郭濤,又接著說下去:“賢弟,今天是宣德六年十一月十日,你我兄弟便相識于今朝,今天是值得我們兩人永遠記住的日子。”
這回說完話后,劉得新輕輕地笑了隨即他招呼郭濤飲酒吃菜。郭濤悄悄地在心里想,今天是宣德六年十一月十日,我該永遠記住的日子啊。
兩杯酒過后,劉得新將軍問郭濤:“賢弟,你知道什么是寶船嗎?”
見郭濤搖頭,劉得新將軍就繼續往下說:“寶船就是超大型的船。這種船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是九桅十二帆的巨艦。滿載之時,每船可載千人,是當今天下最大的船。因為船上滿載瓷器、絲綢、麝香、以及鐵器、金銀等各色寶物,所以,民間稱其為寶船。
這次下西洋,我們大明遠洋水師共有寶船六十一艘,稱得上是真正的富可敵國呀!
賢弟,你可要知道,像這種超大型的巨船,方今天下,只有我們中國工匠才能建造。”
言罷,劉得新將軍
(本章未完,請翻頁)
的情緒稍稍有了點兒起伏。
這一點郭濤很理解,當每個人談到足以令自己感到自豪與驕傲的事情之時,都會這樣。
兩人繼續慢慢吃喝,接著聊船隊的事情。
劉德新將軍告訴郭濤,在本次下西洋艦隊出海之前,鄭公公命人在閩江口立起了一塊石碑,勒石記事。
他老人家在碑文中驕傲地回顧了前六次遠征壯舉,認為這是“混一海宇”,遠超歷朝歷代的海上成就。
借著微微的酒意,劉得新問郭濤想不想聽聽這篇碑文,見郭濤點頭,劉得新將軍當即高聲將碑文背誦了一遍:“觀夫海洋,洪濤接天,巨浪如山;視諸夷域,迥隔于煙波縹緲之間;而我之云帆高張,晝夜星馳,涉彼狂瀾,若履通衢者,誠荷朝廷威福之致,尤賴天妃之神保祐之德也??????。”
等到劉德新鏗鏗鏘鏘的背誦完,郭濤立刻鼓掌叫好。
在劉得新將軍的面前,郭濤秉承“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宗旨,好的就說好,不好的就是不好,凡事該怎么樣,就是怎么樣,這篇碑文實實在在是一篇足以傳世的好文章。
劉得新將軍臉色微紅,心情有點激動。
他能夠想象得出,郭濤從很小就流落荒島,如今剛剛回到人世當中,什么溜須拍馬、阿諛奉承這些伎倆應該一竅不通。所以,郭濤說好,那就一定是真的好。
于是,借著酒興,劉得新提議:“郭賢弟,你我二人一見如故,極為投緣,不如這樣吧,自今而后,我們兩人便兄弟相稱,如何?”
郭濤當然極力贊同,兩人都覺得這樣稱呼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不約而同的,兩人心中自然而然地都感覺到更加親近了一些。
看看一壇老酒已經喝完,劉得新說道:“賢弟,為兄身在軍中,不能過量飲酒。再過幾天后,就到了榜葛刺王國。到時候,我們尋一家酒店,我好好地陪賢弟盡興一醉。”
郭濤答道:“一定要一醉方休!”
這頓酒兩個人都喝得順暢。
劉得新暢快的是在大洋之上撿到了一個渾金璞玉般的兄弟,往后的日子一定會有趣得多。郭濤則更加地暢快,他終于在大海之上撞到了一位正直而坦蕩、可以依靠的兄長。
用飯畢,郭濤告辭,回到住處用功。劉得新將軍則捧起一本兵書,繼續研讀兵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