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一個只有三千來戶的小縣城,存那么多糧食干什么?等著老鼠吃還是等著災年的時候開倉放糧?
我大清有圣天子在位,自然是海清河晏風調雨順,哪兒有那么多的天災需要放糧的?
就算退一萬步講,寧陽縣真的遭了什么天災需要放糧了,那官府也只需要保證救濟災民就行——士紳老爺們才算民,該發給糧食的就得發給糧食,那些泥腿子們算個毛線球,能有點兒麩子給他們就算不錯了。
所以,出現實際存糧與賬面存糧不符的情況很正常。
朱曉松瞥了一眼縣衙門口懸著的那十幾具無頭尸體,干脆翻身上了案幾,向著衙門口領了糧食但是還沒有離去的百姓喊道:“都看到了?都聽到了?”
“剛才運糧的時候,大家伙兒也有人跟著去了糧倉,也親眼看到了糧倉里到底有多少糧食。”
“寧陽縣的糧倉里應有存糧一萬石,現在只剩下一千五百石,剩下的糧食都哪兒去了?”
給了這些百姓一點兒消化的時間后,朱曉松又接著高聲喊道:“咱們辛辛苦苦的種地,到頭來換來了什么?”
“換來的是欺壓!是壓迫!是剝削!這錢聾四十九年還沒到,官府卻把稅收到了錢龍九十四年!”
“這狗日的官府根本就沒把咱們當人看!”
“你們要是還有點兒血性,就跟著咱一起山上造反,推翻這狗日的朝廷!”
“要是沒有膽子,那就拎著糧食回家,咱不勉強你們!”
朱曉松的話音落下,衙門前的百姓們又開始了面面相覷,過了好半晌才有二百來人站出來表示愿意跟著朱曉松一起造反,其中還有三十多個是乞丐。
朱曉松忍不住有些失望。
兩百多人啊,看著是挺多的,但是把這個數字放到整個寧陽縣來看,卻又根本算不得什么。
如此看來,縣城百姓的生活到底還是要比農村百姓的生活強那么一點兒。
如果再往深了想,那就只能說太祖爺所提出的農村包圍城市這個戰略是多么的英明了。
想到這里,朱曉松也忍不住搖了搖頭,對著衙門口的百姓喊道:“不敢跟咱一起造反的,現在就可以回家了!敢跟著咱一起造反的,把糧食交給你們的家人,然后到縣衙來集合!”
喊完之后,朱曉松便翻身跳下桌子,喚過朱老三跟劉二牛,吩咐道:“待會兒等人都來了,你們兩個就帶著他們先回山上,把人交給懷文叔,讓懷文叔先帶著他們。”
“至于你們兩個,明天還得再回來一趟,把山上趕制出來的手榴彈都帶過來。”
朱老三一愣,問道:“大哥?現在既然已經把寧陽縣的這些狗官們都宰了,咱們不應該退回山上去?怎么還?”
朱曉松呵的笑了一聲,說道:“那郝太爺既然去了兗州府搬救兵,那咱們也不能讓郝太爺白跑一趟吧?”
“兗州備兵衙門既不比泰安兵備衙門,也不比濟南兵備衙門,充其量也就是一千兵馬。”
“現在郝太爺帶人來給咱們送裝備,咱們若不趁著這個機會把他們給滅掉,豈不是辜負了郝太爺的一番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