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吳佑安離開診查區后,屋子里的觀眾們就開始嘰嘰喳喳的議論了起來。
觀眾并不知道第二次齊院不是假裝的,兩個醫生的答案居然差別那么大,可以說是完全不挨邊了。
但吳佑安問的時候,齊院也給出了一些陽性的體征和癥狀。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
吳佑安對此全然不知,進入答題區就坐,他面前的桌上放著一張答題紙,題目本身并不復雜,和之前筆試的論述題目差不多。
1.患者目前考慮的診斷(請依主次及可能性由大到小排序):
2.診斷依據。
3.請安排進一步的化驗檢查,以幫助明確診斷:
4.假設你認為可能性最大的診斷成立,請給出后續治療方案:
吳佑安略作思考,將剛剛問診與查體獲得的信息在腦海中捋了一遍,隨后便開始寫了起來。
膽囊結石伴膽道全或不全梗阻、慢性膽囊炎、胰頭癌早期、黃疸型肝炎……
寫完診斷之后,他又在診斷依據一題將自己最初發現的輕微黃疸,以及由此做出的推斷,還有后續有針對性的問診及查體幫助進一步縮小范圍的思路做了一個簡單總結。
化驗檢查:血常規,肝功能,上中腹部CT、肝膽胰脾彩超。
盡管可疑的診斷中不能排除“胰頭癌”這種惡性腫瘤,自己卻沒有在化驗中安排血腫瘤標記物的化驗。
這是有意如此安排的,以現近醫療科技的水平,在血液中發現的腫瘤標記物只能提供一個早期預警。
說白了,就是給患者、醫生提個醒。
其中有陽性指標,意思就是:你要小心惡性腫瘤啦~
也就是這點作用罷了。
再有就是給某些無法收集標本做病理的病人,提供一個側面印證,僅供參考的指標。
腫瘤標記物的靈敏性和準確性都很一言難盡,陽性了未必就是癌癥,陰性了也未必就沒有癌癥。
醫生還是要靠影像學以及病理學來做出判斷。
或許隨著醫療科技發展,還會發現更多有價值的腫瘤標記物也說不定,但就目前而言,這是一個頗為雞肋的化驗。
對吳佑安來說,這種模棱兩可的化驗實在價值有限,錢花了,病確定不了。
至于最后一步的治療方案就更簡單了。
按照吳佑安的判斷,膽結石伴梗阻的可能性是最大的,而這個最主要還是靠手術治療。
這也就簡寫了,總不能讓他一個內科醫生把手術的術式也寫出來……他也沒了解過那些。
寫完交卷時,正好碰上前面那個心內科的醫生也同時交卷。
心內醫生開始還有些驚訝,畢竟二人出來的時間不一樣,這人能和自己一起交卷,那是寫的有多快?
再一看是吳佑安。
哦,那沒事了。
90分鐘考試20分鐘交卷還拿滿分的猛人,甚至還超額答題,應該是比滿分還高。
比不了比不了。
二人交過卷子之后一邊往外走,心內醫生邊笑問道:“吳大夫還是一如既往的快啊。”
?
這話聽著咋那么別扭呢。
他繼續搭話道:“這最后一場,我雖然看出左心衰竭來了,但是答完了之后我總感覺自己漏了點什么。當時太緊張,問的少了,吳醫生你肯定沒問題吧?除了左心衰還有什么呀?”
黑人問號.jpg
吳佑安:“什么左心衰竭?我沒看出左心衰竭啊。”
這下輪到心內科醫生懵逼了:“不可能啊?齊院不是說他喘嗎?而且我后面查體……”
聽對方說了一通之后,吳佑安更加懵逼了。
劇本不一樣啊。
“難道是齊院準備了好幾種病?隨機選?”心內科醫生想了想,又搖搖頭自己否了,“不應該啊,疾病不一樣的話,怎么判斷咱們誰好誰差呢?診斷難易度不一樣的啊。”
自己撓了撓頭:“那個……我沒覺得這病是他假裝的啊。這位領導……呃,齊院?確實挺認真的,自己真的帶著病就來了。大概是為了更真實吧。”
心內醫生:“……”
兩個人越說越南轅北轍,最后干脆結束了這次沒意義的“考后對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