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頭,要不要聽故事?”
“聽故事?好呀好呀。”她最喜歡聽故事了,趙知潼瞬間便來了精神。
“嗯,好,那今天,我給你講一個‘揠苗助長’的故事。相傳,在宋國有一個農人,他田里種了禾苗,但是總是嫌棄自己種的禾苗長不高。
于是啊,他就想了一個法子,去地里去用手把它們一株一株地都拔高……最后,禾苗全部死了。”
故事講完,白爺爺頓了頓,開口問道:“丫頭,你說說,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
趙知潼托著小腦袋,眼睛里亮晶晶的,仿佛有星星一般,開口糯糯的道:“農人他想讓他的禾苗長高高,就自己幫助禾苗,但是禾苗不僅沒有長高高,反而全都死了。
嗯,這說明,哦,我知道了,說明那個農人是個小笨蛋,他用的方法是錯誤噠,因為他沒有白爺爺家里的泉水,對不對。”
白爺爺捋胡須的動作頓了頓:“……嗯,你這么理解,也可以。”
“但是,今天白爺爺講這個故事呢,是想告訴丫頭另一個道理。凡事不可心急,我們不能違背事物發展的規律,急于求成,到最后,反而會事與愿違,一事無成。
空間里的泉水呢,就相當于植物的肥料,你給菜施了肥,也要等菜自己吸收,然后才能慢慢長高。”
趙知潼,“哦,這樣的呀,我不要我的菜菜死掉,那我慢慢等吧,我不著急了。”
……
到了鄰近傍晚的時候,去趕集的趙冬回來了。
走的時候板車上裝滿了竹筐,竹籃,回來時,少了挺多,看來是賣出去了不少呢。
“呦,冬哥,趕集了呀。”
“是呀,賣點竹籃竹筐,貼補家用,你吃了嗎。”
“沒呢。嘿,你這手藝越發的好了,這筐編的真密,都能直接裝麥子了,給我留個,我家的剛好壞了。”
“沒問題,你直接拿一個回去吧。”
……
這時,聽到門外響起趙冬和鄰居的說話聲,趙知潼一下子便蹦了起來,小跑的往外面沖:“爹爹,是爹爹回來啦。”
大門打開,便見門外趙冬正跟趙石頭說話。
“石頭叔父好。”
趙知潼甜甜的向趙石頭打了個招呼,就急哄哄的往板車上面爬去。
這個板車還是她空間里的呢,哦不對,應該說是板車的車身是她空間里的。
前世他們穿越前,正好趕上麥收,孫梅便決定今年的麥子不賣了,直接讓趙知潼全部收進了空間。
其中有幾袋糧食就壓在了板車上,趙知潼收的時候,就連帶著板車一起收了進去。
現代的板車的車輪,是鐵輪加橡膠,并不能拿出來直接用。
但是,現在他們也買不起一輛板車,平常又會經常用到,而且也不能總借村長家的用。
趙冬想了想,就去找了村頭王木匠,花錢做了一個木頭輪子。
于是,才有了現在的板車。
趙知潼小皮猴一樣急哄哄向車上爬,嚇的趙冬趕忙扶穩車身。
石頭,“哎呦,別摔了。”
那邊的石頭趕忙放下筐子,接了把力,將小丫頭架起來,放進了板車中間的一個竹筐里。
這時,孫梅兩手面的走了出來,笑著道:“石頭,吃了嗎?要不來家里吃點?嫂子蒸的饅頭。”
“不了,不了,謝謝嫂子,六娘在家做了。”
趙石頭連連擺手,道了別,便要回家:“東哥,晚點筐錢給你送來啊。”
說完,人就拐進了家門。
孫梅看了眼車板上的東西,少了一些竹筐,多了幾個布袋,她并沒有沒有立刻詢問,只是轉身將兩扇門全部打開,好讓趙冬將板車推進來。
“別在外面杵著了,先把車推回院里吧。”
趙冬剛將車停到院子里,那邊關門的孫梅便隨口問道:“古代的集體怎么樣,還順利嗎?”
“還行吧,還挺熱鬧的。”趙冬笑著將趙知潼從車上抱下來,在她臉上波了下:“哎呦,一天沒見我閨女了,我瞅瞅長高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