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送走了一批購買豆腐的村民,早上去賣豆腐的幾個村民,竟然就回來了。
他們幾個去的村子距離比較近,便返回的也快些。
回來時,一個個都面露喜悅,顯然是賣的很好。
剛一到趙冬家門口,便張口又要了二十斤豆腐和二十碗豆花,說下午還要去賣。
“冬哥啊,下午多做些吧,你不知道,我推著板車,剛到孫家莊,都還沒怎么吆喝,就全賣完了,下午我要二十斤!”
另外幾個村民也是忙跟著附和:“可不是嘛,我去的小莊村,也是還沒怎么吆喝,下田的村民聞到這秘制醬料的香味,就紛紛圍了過來。”
“一見是從沒見過的新鮮東西,都想要嘗嘗,不到兩刻鐘,就給全給賣完了,下午我也再要二十斤,豆花我也要,要個二十碗,豆花最是好賣。”
石頭也是樂呵呵的,夸張得道:“還別說,豆花是真的好賣,我最先賣完的就是豆花了。
要我說啊,功勞都在嫂子調的這個醬料上,打開裝醬料的罐子,直接香飄十里,都不用吆喝,就有人聞香過來了。冬哥,下午我也想要二十斤豆腐和二十碗豆花。”
趙冬聽的樂呵呵一笑,心想,他媳婦可是用的空間里的調味料調制的,現在這個姜都貴的不行,胡椒更是金子價的時代,肯定覺得香的不行了。
但他們想要多要一些,還是不能的,隨即擺手道:“你們都要二十斤,那可不行,下午的材料我沒準備那么多,頂多一人給你們十五斤豆腐,豆花倒是可以給你們一人二十碗。”
趙冬不可能一下子給他們這么多,雖然多賣多賺錢是好。
但是,上午剛去賣了十斤,下午這二十斤萬一賣不完了,會影響他們的積極性。
再有一點,就是饑餓營銷,就算二十斤能全賣完,但充足的東西,哪有搶不到念念不忘來的記憶深刻。
況且,他已經計算過了,就這么賣下去,一天下來,他差不多能賺八九百文錢了,如今都加了量,估計更多。
“行,行,十五斤也行!哈哈哈。”
說話之人叫張強,住在村尾,是十年前一家人逃荒逃到這里來的,屬于外姓人,所以,在一些事情上,一家人總會受些排擠。
趙冬的原身曾幫助過他,因此,他跟趙冬關系很好,是石頭之外,和趙冬關系最鐵的一個兄弟了。
他跟石頭一樣,也是個實在人,沒心眼,想啥就說啥,彼時掙了錢,樂滋滋的表情都寫在了臉上。
“冬哥,這真是太好了。你不知道,就這十斤豆腐和十碗豆花,我只需要早些從田里回來一會,去拉著板車轉悠一圈,就掙了七文錢,關鍵還不怎么累人,這比去地主家打短工可強多了。”
其他掙了錢的村民心里紛紛贊同。
這時,來買豆腐的一些村民,早上就聽說了這事,就已經在心里算了筆賬,當時就有些心動了。
但是就是有些猶豫不決,怕賣不出去砸在手里,就想著看看別人賣的情況再說,彼時再一聽,就覺得這生意的確可以做。
當即,便向趙冬表示,他們也想入伙賣豆腐。
趙冬是想拒絕的,原先昨天晚上是只有五個人要賣豆腐。
但是,今天一早,就有幾個比較機靈的村民聽說了此事,天一亮就找到了他,說也要入伙賣豆腐。
趙冬當時就要求了,若是入伙也行,但是同一個村子只能有一個人去賣。
那幾個人合計了下,便報了幾個沒人去的村子,就是距離上,會稍微遠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