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降落在柏林,趙洛有一種蘇聯大兵進攻到柏林的心情,在柏林電視塔上揮舞著五星紅旗。
大喊一聲:“小胡子奧,有本事來東北,指定沒你好果子吃!”
其他人都很累,只有趙洛有一種雄赳赳氣昂昂的氣勢,不像來柏林拿獎的,有一種要進攻都柏林的氣勢。
柏林電影節在電影宮舉行,哥倫比亞已經定好酒店,在電影宮附近的金色酒店。
柏林比京城慢7個小時,前世他沒來過柏林,感覺和他印象中的不一樣,趙洛以為柏林有些舊,其實完全錯了,很多建筑讓蘇聯大兵給摧毀,大部分建筑都是二戰以后新建的。
這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主席:比爾.麥克尼柯,他是美國制片人,福克斯影業公司主席兼首席執政官。
《泰坦尼克號》、《獨立日》、《勇敢的心》、《搏擊俱樂部》……都是他監制的。
評審團成員:
英國女演員:杰奎琳.比塞特
西班牙男演員:達戈.加蘭
曰本電影人:平野京子
德國導演、制片人:費斯.阿金
意大利導演:達里歐.阿基多
國內導演:謝飛
巴西導演:海科特.巴班克
法國演員:多米尼克.布蘭科
謝飛導演在1990年,第4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杰出成就獎銀熊獎。
1993年,電影《香魂女》獲得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這屆電影節開幕影片:《兵臨城下》,世界大部分地區電影行業都是左派,就連曰本電影行業也是左派。
好萊塢更是左派聚集地。
國內生活在80年代,90年代開始拍電影,新千年開始在電影行業發展的電影人,普遍偏左,人們所認為的第六代導演,其實他們自己都不認可。
賈章柯從來沒說過自己是第六代導演,人們肯定也會把趙洛安排在第六代導演當中,趙洛也不會認可這種強加的安排。
趙洛不屬于第五代或者第六代,又或者第七代、第八代,他的電影不屬于好萊塢電影,也不屬于法國電影新浪潮電影,更不屬于意大利電影新浪潮的電影,臺灣電影新浪潮也不屬于。
他對電影的創新,已經脫離人們傳統觀念對電影的理解,他的電影屬于獨自開創一條道路。
王曉帥的電影《17歲的單車》沒有通過審查,也沒有官方支持報名柏林電影節,他帶著自己的電影報名,屬于私人行為。
趙洛該走的程序一步都沒有拉下,30多個部門對《網絡戀人》進行審查,所有部門都沒有意見,已經通過上映。
現在國內生活在80年代,90年代接觸電影行業,新千年創造旺盛的導演他們或許還沒有搞清楚,國內不需要電影行業發展快速,也不需要反應真實的電影,現在國內電影走宣傳路線。
國內對于電影訴求只有兩點,消遣娛樂、宣傳。
趙洛的電影要的就是不與現實生活貼近,電影審查肯定會對創作進行禁錮,不過有兩條道路可以走。
未來和過去。
未來屬于幻想。
過去也屬于幻想。
不拍近代,拍古代。
我們都生活在現在,500年前發生過什么?誰知道?
史書記載的真實嗎?
你去過500年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