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傍晚。
第5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閉幕式,同樣也是頒獎禮。
雖然柏林國際電影節,沒有戛納這樣轟動,畢竟也是世界三大電影節,要比奧斯卡更國際一些,奧斯卡不過是地區性質電影節,要低于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
國內媒體和民眾,對歐洲三大電影節有很多誤解,民眾的誤解根源來自于媒體。
戛納、柏林、威尼斯三大電影節,媒體對影片討論很少,往往關注的角度在明星,或者獲獎方面,比如《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說》,媒體的焦點不在影片上面,反而關注莫妮卡.貝魯奇。
主流媒體或者非主流媒體,他們對影片的表達,或者思想,又或者美學上的飛躍,都關注的不多。
在國內媒體或者影視行業人員,對于電影節的看法偏離軌道,他們引導著民眾,把電影節看成一個名與利的巔峰。
歐洲三大電影節的紅地毯,成為演員爭奇斗艷的舞臺,不止國內,包括好萊塢也在其中,人們對影片的本身關注很少。
反而會關注到女演員穿多少的事。
對于媒體,他們反而更喜歡明星的八卦,選擇性忘掉影片。
柏林2月天氣有些冷,晚上將近零下,趙洛身上穿著絨衣絨褲,還穿著西裝,他一點都不冷。
剛下車就看到前面的女演員漏著胳膊,還對著鏡頭擺pose。
趙洛是最后一個下車,劇組其他人已經下車,在等待他。
他剛下車就引起轟動,歐洲這些媒體嗷嗷叫。
“他們說什么?”
趙洛問哥倫比亞宣傳人員。
“讓您給簽名。”
這幫媒體真夠瘋狂,喊聲都有些嚇人,真怕不給他們簽名,跳到紅毯內,摟著他照相。
趙洛給這幫媒體簽名,在簽名的時候,男記者還摸他的手,給他惡心壞了。
他們前面是《濃情巧克力》劇組,朱麗葉.比諾什和約翰尼.德普,趙洛還看到哈維.韋恩斯坦和鮑勃.韋恩斯坦這兩兄弟。
德普現在還沒演《加勒比海盜》,在柏林的知名度還不如趙洛。
打破入圍歐洲三大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年輕導演紀錄,現在柏林媒體天天報道他。
趙洛在柏林成為知名導演,關鍵他長的英俊,年輕不算,還長的又高又帥,還有一種傲慢冷酷的氣質,把柏林媒體迷的不輕。
似乎德國人就喜歡他這種氣質。
簽名結束,趙洛走在中間,一行人進入電影宮。
趙洛進入到劇院內,有很多導演粉絲和他打招呼。
他們都是已經出名的導演,對趙洛的色彩運用還有鏡頭語言折服。
“趙先生,我是《睡蓮》導演利重剛,您能給我簽個名嗎?”
“不敢不敢,我們屬于交流。”
他可不敢給曰本人簽名,回國以后再被罵漢奸,這事還是提防著。
國內媒體可不管真相,他們就喜歡話題。
趙洛他們的座位被安排到中間,與《意大利語學習班》劇組坐在一起,看來這次他們兩個劇組都沒機會拿獎。
《意大利語學習班》導演是女的,名叫羅勒.莎菲,趙洛和她簡單打招呼,就坐下。
燈光暗起,會場安靜起來。
主持人上臺,說幾句開場白,評審團成員上臺。
臺上有兩個桌子,一個用來做獲獎感言,一個放獎杯,都是可愛的小熊。
“泰迪獎最佳影片獎:《妖型樂與怒》約翰.卡梅隆。”
泰迪獎就是同性電影,男的女的都有。
最佳短片銀熊獎、最佳短片金熊獎、最佳歐洲影片藍天使獎、杰出藝術貢獻銀熊獎、阿爾弗雷德.鮑爾銀熊獎。
這些獎項都是開胃菜。
當主持人念到最佳新人男演員獎的時候,趙洛看向郭曉棟,他的面容有些緊張。
“獲得最佳新人男演員獎的是:《網絡戀人》:郭曉棟。”
郭曉棟還沒有反應過來,趙洛在旁邊推了他一把:“愣著干什么,趕快上臺領獎。”
郭曉棟有些激動,死死攥著趙洛的手:“導演,我獲獎了!我獲獎了!”
“趕緊上臺領獎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