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一得知劉勛領兵去巨野,就帶人趕了過來,見劉勛撤退,追他不上,立即引兵回舒縣。
一面又差人報給皖縣的林川。
林川知道劉勛今日一敗就是再也回不來了。
想到當年陸康任廬江郡太守時,他是自己的頂頭上司,對自己就任皖縣代縣令時所作所為,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雖然這其中也是他自己壓力大,但還是對他有點好感。
于是親自寫信,命人送往三叉山的陸績,讓他下山歸順,就任舒縣縣令。
一面命太史慈,如果不見陸績下山歸順,就帶人剿滅。
太史慈跟隨林川剿滅過無數山賊,相比劉勛有經驗多了。
此時陸績剛和劉勛拼過命,雖然守住了山頭,也損失慘重。
收到林川的書信,琢磨林川不會放過自己。
想林川這幾年,把和自己有交集的山頭都給滅了,他可不比劉勛軟弱。
隨即帶著自己數百人,下山投降了太史慈。
又帶著陸遜親自來皖縣見林川。
喬府。
“拜見林大人!”
陸績伏身下拜,此時陸遜十一歲,非常懂事跟著叔叔下拜。
林川哈哈一笑:“都是老相識了,何必如此見外。”
扶起二人,摸摸陸遜小腦袋道:“長得可愛!”
陸遜道:“大人才可愛!”
陸績怒道:“不可無禮!”
陸遜道:“本來就是,我見很多婦人也沒林大人長得可愛。”
陸績大驚,急道:“小孩之言,還請大人不要怪罪。”
林川哈哈笑道:“不防不防!”
“想當年,我第一次見到林大人,就知道林大人決非常人,如今短短不過三年,大人就有如此成績,小人實在感概莫名,恍如隔世。”
林川道:“你即已下山,以后就是一家人。我想把廬江郡治所依舊遷回皖城縣,你覺得如何?”
“大人!本應該如此啊。在廬江郡,無論人口、錢糧、土地,都以皖城縣最大。而且大人就在皖城縣。”
林川道:“所以,舒縣還得請陸大人去看著點。還望陸大人不要推辭。”
舒縣本來就是陸家的,陸績自然感恩不盡。
再三拜謝。
“舒縣離是與袁術地盤的邊界,太史慈也會留在舒縣,他管軍你管民。”
“一切尊大人安排!”
林川點點道:“我施政,陸大人最清楚,所以舒縣一切,都依照皖縣治理。”
陸績道:“這個自然,我在這代百姓叩謝大人天恩!”
廬江郡是楊州最大的郡,劉勛敗回壽春,林川事實上成了廬江郡太守。
只不過林川仍當自己是皖縣縣令。
陸績出了喬府,帶著陸遜自回舒縣任職。
與他同來的太史慈,隨后見林川當面述職這次戰事。
“子義此戰功勞不少!”
太史慈得到贊賞,喜道:“都是大人栽培,小人只是依計行事并無功勞。”
林川點點頭,這人學會做官了。
“今日起,你就是蕩寇將軍,率軍六千駐守舒縣!”
蕩寇將軍是雜號將軍之一,曹操部下張遼也曾是這種將軍。
職位卻在周瑜孫權的中護將軍和前將軍之下。
太史慈叩謝大恩,道:“大人手下除了鐵騎,全部兵馬就這六千人,如全部交由末將,大人如何自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