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將在!”
“此狹道坡,東有密林,坡旁是蘆葦,你領軍一千在狹道坡埋伏,只等紀靈帶軍前來,你可以放他過去!”
“只等他再回來時,放火阻他去路,務必將紀靈留,一個都不能放過。”
“諾!大人,如果紀靈不走狹道坡,走羊道怎么辦?”
林川道:“羊道道路狹窄,而且離舒縣更遠,紀靈必會輕視我們,只會走大道。”
“末將明白了。”
林川又道:“這一仗沒什么竅門,就是硬扛。”
“幻靈有五千人馬,皖縣三千軍估計明天也要到了。”
“陸績、太史慈聽令!”
林川現在能用的將就太史慈和徐盛,戰將希少,陸績也只能先用著。
“末將在!”
“你和太史慈各領三千軍,就埋伏在上春嶺兩則,一人在西,一人在東。”
“只要看到紀靈,先放他過一半,然后截殺他中段。”
“紀靈五千人,我們六千對他五千,此戰必勝,也沒什么懸念。”
太史慈道:“如果袁術領兵來援怎么辦?”
“我看紀靈和袁術之間已拉開了半日路程,所以你們務必在一個時辰內就要全滅紀靈,讓袁術救也救不及。”
“此戰在于速戰速決,絕不讓袁術有反應的機會。”
“大戰一起,袁術自然會加快速度,到時你們退往周村原,不可與之交鋒。”
“末將明白。”
陸績道:“如此一來,袁術見舒縣空虛,必會攻舒縣,那如何是好。”
“這個你們不必擔心,身為將者,當要會調敵人,而不是只會調自己。”
“你們只依計行事就可。”
“各位將軍領軍出城,記住三條,第一,大軍現在就行動,悄悄而行,不可驚動百姓,一路上遇到任何人,一律扣押,不至于走漏消息。”
“第二,在埋伏之地,先多做準備,多準備山石木材。”
“第三,擒賊先擒王,一遇到紀靈,先攻他本部,其余就輕松多了。”
太史慈道:“現在就去上春嶺,紀靈卻要一天后才能到達,是不是早了點。”
林川道:“我要你們在上春嶺一動不動,伏一天。”
陸績道:“可還有三千軍還沒到舒縣。”
林川知道這是唯一一個變數,就算皖縣那三千軍明天直到,也遲了一天。
細想之下,出于首戰必勝考慮,林川決定再修書一封,嚴令甘寧務必讓那三千人馬,在今天晚上就趕到。
從皖縣一天趕到舒縣已經是急行軍了。
現在這個時間被壓縮到半天,這就看帶軍之人的能力了。
各將依計行事。
但陸績現在卻沒兵,因為他的兵就是還在路上的三千人。
于是林川讓他召集一批百姓守城。
此時的舒縣,可說沒有一兵一卒,相當空虛。
而徐盛帶走一千人,其實太史慈能帶走的也就兩千人。
因為兵馬實在太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林川也不得不兵行險著。
他什么都算了,就算死袁術不會直接來攻舒縣。
而林川知道自己一人,就值得數萬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