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林川所頒布的新軍法,孫策想要調軍就必須等到林川的同意指示,否則就會被視為叛亂。
這是林川為掌握軍隊的節奏。
畢竟軍隊是重中之重,有它才有政權,所有政權都是從暴力中生出來的。
但孫策從舒縣養好傷回壽春時,林川給了他一定量的臨機處斷權。
孫策一回大帳,就召集各將軍、偏將、典軍、軍中主事、監事。
各軍官見過孫策,按地位高低站列。
孫策一瞄各將官,說道:“袁譚從下邳進兵,主公的軍令仍然沒有回來,軍情緊急,等不及了。”
眾將齊聲道:“聽將軍吩咐。”
孫策道:“呂蒙!”
“在!”
“領軍五千扎于盱眙、淮陰一帶,以防袁譚從東面進入壽春。”
“諾!”
孫策派出呂蒙去盱眙,采取的就是呂蒙的遠守策略。
壽春轄下有許多縣城,如果不拒敵于門外,那壽春就是守住也沒多大意義,而且也成了孤城。
仗還沒打,就丟了壽春周圍,依林川的牛脾氣,那肯定是不行的。
“黃蓋!”
“末將在!”
“領青龍軍五千,駐扎懷遠、蚌埠,沿渦河淮水駐扎。”
剩下的還有數千人馬,孫策沒說,他手下能帶兵的將領少,就黃蓋和呂蒙。
如此布置,就是標準的防御戰。
這種仗不好打。
壽春在林川的轄地中,本來就是凸出去的一角,其實也不屬于楊州范圍。
這里本來就是林川奸詐從劉備手中搶來的。
如果不是林川,這里應該是屬于曹操地盤。
孫策一布置完,各將領命行事,各司其職。
他自己帶軍做為機動后備隊。
一面四處派出哨騎,打探袁軍的動向,因為孫策這種防守其實是一條長長的長蛇陣。
這種陣缺點就是分散兵力,他本來就沒多少人。
如果知道袁軍具體行動,他就可以集中兵力重點防御。
但孫策心里多少還是有點數的,他估計袁軍可能會直接抄近路過五河直逼蚌埠。
壽春之北河流眾多,可謂是水鄉,這對兩軍交戰都帶來麻煩。
孫策細思之下,決定率軍進駐洛口,這里距黃蓋近,也可能是主戰場。
黃蓋領青龍軍五千人,到了懷遠蚌埠后,他也認為袁軍必然會來蚌埠,于是只派千人去懷遠。
并叮囑自己的偏將,隨時注意袁軍動向。
此時袁軍先鋒麴義,率軍五千一路浩浩蕩蕩進逼壽春。
前方探騎來報,將孫策布軍方向說個明明白白。
麴義思慮,這是孫策不明自己的動向所故,心中竊喜。
原來袁譚果然非常驕傲,絲毫不把壽春孫策放在眼里,他并沒有多路進軍圍攻,而是只出一路。
他并沒像當初劉備攻袁術的壽春一樣,從盱眙進軍。
而是一條直線,走最近距離,欲過五河,從蚌埠直接殺向壽春。
聽說孫策進軍洛口,黃蓋在蚌埠,麴義轉而揮師轉而直逼懷遠。
他知道懷遠就黃蓋千人之數。
自己五千白馬義從,就決定先吃掉這一部。
畢竟這對他的盟軍來說,也是第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