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鈞道:“產量比普通稻子要高出三成,而且生長極快,一年能達到種兩次的目標,大人的愿望,希望明天能實現!”
“如果不是大人指點,我們誰也不知道可以雜交出這種一年兩季的稻子,天下百姓感激大人。”
馬鈞并不會拍馬屁,說起這句話也非常生硬。
但他內心,卻是真的這么想。
陸績驚道:“一年兩季!?天下竟然還有這種稻子?”
馬鈞道:“都是大人天人般的功績!才有今日的可能,日后江東糧食不缺,將是開荒的大事!”
林川對陸績道:“這里可以培育一些種子出來,明年先在皖縣屯田區試種!”
陸績道:“是全部種還是先種一部分?”
林川笑看著馬鈞,道:“這就看馬先生的信心了,這事你們商量,如果把握不大,還是先種一部分,免得全種下去,后面了失敗損失就重了!”
“畢竟是新東西……”
馬鈞道:“下官有七成的信心!”
林川道:“如果一成,明年下半年就全部改種丙號稻,全州推廣!”
“如果別的州要種的話……”
馬鈞搶過話頭:“大人!種子可不多!”
林川攤攤手。
三人走到肥料區,這里是農學院按林川的想法,也一直在研究肥料。
雖然造不出現代的化肥,但也有一些進展。
林川曾教過馬鈞一些現代化肥的土制辦法,也能造出尿素等肥料。
別的化肥雖然更難,膽用些土制辦法也能生產一點,但量不多,只要成功,還得大量推廣。
讓別人一同來做。
林川曾教馬鈞用各種動物尿液蒸餾發酵來創造尿素,用各種土石灰來創造鉀肥等,馬鈞現在也研究透切,還能創造一些新地方法來制造肥料。
想像現代水稻一樣高產,光有雜交種子沒有肥料一樣是空話。
也不可能達到兩季,因為成熟是需要各種肥料來摧熟和早結果。
“現在農學院有多少人?”
馬鈞回道:“除了我在學校挑選來的,也有自己愿意來的,如今農學院有研究水稻的就達三百多人!研究肥料的有一百多人,這都不包括下面扛力的役夫!”
陸績道:“我接手縣令時,龐統曾對我說過,農學院一月近百萬的開支是不能削減的,我現在才知道,原來這里竟然有這么多無職人員吃官餉。”
林川看著眾人道:“楊州的發展,是人才的發展,創新是楊州的核心,各位同僚都要以創新為主!”
“我江東一直以來也是創新為主,學校、精鐵局、商貿局、以及六部的成立,無不是以創新為核心思想。”
“無論是現在還是以后,我們都要以創新為主,這是國策,永遠不能改變。”
“但現在的人才還是不夠,要大量招收有學識的人,為楊州出力。”
“我們要成立更多的研究部門!大力培養人才!”
林川所說的就是江東的國策,眾人都知道輕重,拿出紙筆將林川說的全部記錄下來。
這是林川在農學院的講話,也是楊州日后施政的根本方向。
“堅持法制道路,堅持改革創新,堅持以百姓為主,堅持正確統治!”
林川鄭重道:“這四個堅持就是江東以后的道路,任何人不得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