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里希不說話,表情似乎并不服氣。
米勒突然想起一件事。
“疾風”相對于“狂風”來說,幾乎就是一款全新的戰斗機,設計思路和性能都有較大提升。
戰斗機改款是一個復雜工程,一般情況下是對現有機型進行改進,直到改無可改,才會考慮設計全新機型。
海德里希是“狂風”總設計師,確定新機型的時候,海德里希在“狂風”的基礎上進行升級,雖然同樣應用了各種最先進的技術,依然在全新的“疾風”面前敗下陣來,這讓海德里希很不甘。
海德里希要返回德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該就在這里。
既然南部非洲已經不需要海德里希的技術,那么海德里希為什么不返回德國一展所長?
“你設計的‘疾風’同樣受到國防部的肯定,國防部已經決定將你設計的‘疾風’作為外銷機型對外出售,其實你也應該知道的,‘風’系列到現在已經沒有太多改進空間,我們要保證在戰機方面的優勢,必須接受改款帶來的陣痛。”米勒是“疾風”的總設計師,作為一款全新的設計,米勒團隊設計的“疾風”性能還不夠穩定,試飛期間曾造成機毀人亡的重大事故,海德里希團隊設計的“疾風”技術成熟,兩個版本最終是送到比勒陀利亞,經過羅克的審核,這才最終確定。
性能不穩定不怕,試飛的時候暴露出問題,就可以針對問題進行改進,最終南部非洲空軍可以得到一款性能更好,更有改進空間的戰斗機。
沿用以前的設計思路,性能穩定是穩定了,可是也失去了改進的空間,未來還是要經歷這個過程,長痛不如短痛。
“誰說‘風’系列已經失去改進空間?只要不停地有新技術出現,‘風’系列就可以一直輝煌下去。”海德里希拍案而起,“疾風”已經成為海德里希心中的一根刺,想起來就會隱隱作痛。
“怎么可能——”米勒不想在這個問題上跟海德里希爭論,海德里希現在有點鉆牛角尖。
關鍵還是需求不同,海德里希新款戰機的思路是更靈巧,速度更快,更優秀的低空盤旋能力,這樣就可以在低空狗斗方面具有更大優勢。
米勒的思路是航程更遠,載彈量更多,更強大的生存能力,更優秀的爬升和俯沖,這就對機身結構的強度要求更高,飛機也更大、更重。
總之就是思路不同,結果也截然不同。
“好了,你們沒有必要爭論這個問題,如果德國需要‘疾風’,那么我們可以將外銷版本的‘疾風’直接出售給柏林,這樣不是同樣可以解決問題嗎?”弗雷德里希為了挽留海德里希不惜一切手段。
海德里希團隊設計的“疾風”,雖然在國防部的競爭中被淘汰,依然是一款非常優秀的戰機,放到歐美國家依然是高不可攀的存在。
以德國的能力,就算把“疾風”的圖紙給德國人,估計德國人也無法造出“疾風”,所以購買是最便捷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