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歐洲局勢稍微多點關注,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美國和南部非洲在巴西大打出手,卻在援助德國的問題上保持著足夠的默契。
就算在巴西,美國和南部非洲也保持著足夠的理智,要不然基欽鈉港也不會接納美國傷兵,美國也不會遭到這么大的損失,到現在都還沒有全國總動員。
換成其他國家,估計美國人早就徹底和南部非洲翻臉,主動挑起二次世界大戰了。
起到關鍵作用的還是實力,美國人自從獨立戰爭之后,就從來不打沒把握的仗,要打也是跟西班牙、墨西哥這樣實力和美國有明顯差距的對手打,跟南部非洲就算了,搞不好偷雞不成蝕把米,賠了夫人又折兵,美國人在這個問題上一點也不傻。
南部非洲就更明確了,對于南部非洲來說,美國也是一個難啃的硬骨頭,上萬公里的后勤運輸線足夠讓任何一個國家崩潰,加拿大距離美國近,可惜加拿大搖旗吶喊還湊活,真要美國和南部非洲打起來,就算有大西洋艦隊幫忙,加拿大也是分分鐘投降的命。
所以真正的X因素還是德國,只有德國才能給英國和法國致命一擊,這樣一來南部非洲和美國的默契就很容易解釋了。
說實話,羅克并沒有把德國的某些小動作放在心上,南部非洲有上百萬徳裔,愿意返回德國的連百分之一都不到,現在的南部非洲已經不是30年前的南部非洲了,上億人口,數十所高等院校,南部非洲現在擁有強大的造血功能,南部非洲徳裔想返回德國的時候,德國國內還有人拼了命的想移民南部非洲呢,并不是所有德國人,都愿意為了少數幾個人的野心自我犧牲。
“巴黎希望能和我們結為聯盟,這樣在法國爆發戰爭的時候,巴黎希望能第一時間得到我們的幫助。”楊·史沫資近來意氣風發,巴西的勝利,進一步提高了南部非洲的國際地位,要不然法國人也不會連面子都不要,主動過來抱大腿。
別管法國的隱患有多少,法國人還是很驕傲的。
或者說是傲慢,法國人就是那種哪怕上了斷頭臺也要發型不亂的死鴨子嘴硬,讓法國人主動放下自己的驕傲,求著南部非洲結盟可不容易。
其實法國人現在也是走投無路,德國進軍萊茵蘭之后,法國人終于感受到熟悉的威脅,所以法國開始擴軍,可是擴軍進行的并不順利。
上一次世界大戰給法國帶來的傷害實在是太大了,世界大戰結束后,法國政府的做法,讓法國一戰老兵徹底寒心,十幾年來,法國經濟一直在動蕩中停滯不前,現在法國還有武裝法國的能力,可惜法國人已經不愿意為國效力了。
為國效力應征入伍,然后在世界大戰結束后,再一次被法國政府拋棄嗎?
自從世界大戰結束到現在,法國政府想盡一切辦法增加人口,可是法國人口依然不增反降,引進的人居然還沒有主動離開法國的人多,現在的法國,已經徹底失去競爭力。
“想得美!”羅克直接拒絕。
很明顯法國是利用結盟把南部非洲拖下水,這樣在德國進攻法國的第一時間,南部非洲就有援助法國的義務。
這肯定不行啊,先不說法國距離南部非洲山高水遠鞭長莫及,南部非洲真要和法國結盟,德國還敢不敢進攻法國都不好說,那南部非洲這些年對德國的援助還有什么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