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幾年好不容易經濟恢復了點,卻又遭遇大蕭條,連續數年的經濟危機。
法國畢竟還是有底蘊的,在經歷了短暫的陣痛之后,法國經濟逐漸了點起色,法國海軍也終于有錢開始建造“黎塞留”。
不過“黎塞留”明顯無法滿足法國海軍的野心,“馬達加斯加”的到來進一步刺激了法國海軍,現在連德國人都開始尋求航空母艦,法國也不能落后。
所以呢,再過一段時間,如果法國決定建造航空母艦,那么估計意大利人也會找上門,原因和法國一樣。
這就是軍備競賽的恐怖之處,只要開啟軍備競賽,那么就必定會以無可挽回的戰爭終結。
“法國也在《倫敦海軍條約》上簽字了,承諾1943年以前不會建造新式主力艦,現在如果要造航空母艦——”李傲無語,《倫敦海軍條約》墨跡未干,法國人就準備撕毀協議,估計《倫敦海軍條約》會成為壽命最短的條約。
也就在這一次海軍會議中,航空母艦第一次和戰列艦并列,成為各國主力戰艦,以前說到“主力艦”的時候都是特指戰列艦,航空母艦排不上號。
“這種時候簽訂這種條約本來就是可笑的,根本毫無作用可言。”倫納德·卡佩邀請李傲在圣洛克最豪華的餐廳吃飯,這家餐廳同時提供最標準的西餐和中餐,絕不是外面那些濫竽充數的餐廳。
餐廳是不是純粹,主要是看是否原汁原味,不過這一點大多數人都接受不了,比如李傲就無法接受這家餐廳提供的法棍面包。
很多華人對面包都有一個誤解,認為面包就是那種甜甜的,松松軟軟的,買來之后直接吃,就跟華人常吃的饅頭包子差不多。
其實差距大了,正宗的法國面包硬的可以當做武器打死人,而且是咸的不是甜的,吃法就跟羊肉泡饃一樣得掰開泡在湯里吃,干吃的話純粹就是跟自己的牙齒過不去。
這也是有原因的,工業革命開始前的歐洲窮得很,絕大多數歐洲家庭連烤面包的烘爐都修不起,通常一個地區只有一個磨坊或者公共烘爐,使用磨坊和烘爐要繳稅,這就是磨坊稅的由來。
既然烤面包要繳稅,那么就得一次性多烤點,越多越好,烤一次吃幾個月都有可能。
于是歐洲人烤面包,就要盡可能把面包里的水分烤干,這樣就可以長期存放,于是就有了法棍面包。
這里要說明的是,歐洲人一直是以面包為主食,肉啊禽蛋啊蔬菜啊很少,所以小胡子上臺的時候才許諾要讓德國人的餐桌上擺滿面包和牛奶。
真不是小胡子省事,而是大多數歐洲家庭,食譜就是面包和牛奶,輔食很少。
英國夠發達了吧,炸魚和薯條是國菜,歐洲傳統面包剛烤出來的時候還可以,但是冷卻下來之后就異常堅硬而且難吃。
世界大戰期間,英國一度對食物實行配給制,英國的廚子們就發明了一種雜糧含量高達76%的戰爭面包。
后來戰爭面包的雜糧含量高達92%,烤好之后非常黑,后方的貴族可以吃到剛烤好的面包,前線的士兵肯定吃不上。
為了平衡矛盾,英國政府出臺了一個《面包令》,規定面包在烤好12小時之內不準出售,既然硬,那就大家一起硬,誰都別提意見。
南部非洲在食物這方面的豐富程度可以說冠絕全球,渴望土地的華人來到南部非洲之后爆發出巨大的創造力,小小的面包也被南部非洲人玩出花,咸的不好吃就加糖,甜的東西總會讓人幸福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