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日本沒辦法,不從美國進口石油,日本的“大和”就算建成也無法驅動,隨著技術的發展,性能越先進的裝備,對于石油的依賴性就越大,日本也在想方設法打破南部非洲對日本的封鎖。
打破封鎖最好的辦法,就是擁有一塊屬于自己的油田。
日本因此正在瘋狂找油,可是石油這東西能不能找到是看天意的,日本在東亞轉了一圈,唯一擁有油田的國家是東印度,這就讓日本人很絕望。
就在溫斯頓訪問南部非洲期間,事情突然就有了轉機。
3月十號,英屬馬來亞下屬的沙撈越突然發現了一個油田,這個消息馬上傳開,無數石油企業蜂擁而至。
最積極的肯定是英美石油和皇家殼牌。
可是在了解到真實情況之后,英美石油和皇家殼牌非常失望。
新發現的油田位于沙撈越附近的內海,雖然開采的難度不算高,不過油田的儲量卻不大,只有區區260萬噸,幾乎沒有開采價值。
這里就不得不說一下阿丹公司有多可惡了。
阿丹公司把石油賣到英國本土的價格,比英美石油和皇家殼牌自己開采的石油都便宜。
英國政府為了減少對外國石油公司的依賴,制定了石油補貼政策,對英美石油和皇家殼牌進行補貼。
即便如此,對于新油田的開采,英美石油和皇家殼牌也持謹慎態度。
阿丹公司的石油雖然賣的很便宜,依然是有巨大利潤的。
這樣一來問題就來了,類似沙撈越這樣的油田,是開采還是不開采?
開采的話肯定要投資建海上油井,這玩意兒費時費力不說,而且投入巨大,一旦油井建成,阿丹公司如果宣布降價,那英美石油和皇家殼牌就將血本無歸。
而且沙撈越的油田吧,只有區區的200萬噸,英美石油和皇家殼牌還真看不上。
這個情況讓英屬馬來亞政府非常失望。
看看人家南部非洲,雖然波斯灣的油田日進斗金,也沒見阿丹公司關閉東印度的油田,相反阿丹公司還加大對東印度油田的投入,給東印度政府帶來豐厚的利潤。
英美石油和皇家殼牌的做法讓英屬馬來亞很受傷,明明一座寶庫卻不得其門而入,英屬馬來亞不得不尋找其他途徑。
這時候一家日本企業進入英屬馬來亞的視線。
200萬噸的油田,英美石油和皇家殼牌看不上,日本人卻求之不得。
原因也很簡單,英國就算不開采沙撈越油田,也有石油可用。
南部非洲石油公司是從來不跟日本人做生意的,一滴油都不賣給日本人,所以也就不存在漲價不漲價的問題。
所以在英美石油和皇家殼牌放棄沙撈越油田之后,短短一個星期內,英屬馬來亞殖民政府就和這家叫泛亞株式會社的日本石油企業簽署協議,授權泛亞株式會社開發沙撈越的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