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等羽原周圍的環境安定、安全下來之后,他才會考慮要不要進行紙質記錄。
除了關鍵性的忍界情報之外,羽原也要把一些關鍵忍者的情報進行數據化記憶,以更好的評估他們的戰斗力。或者說為了自己的安全,他想要以更直觀的方式評估一些忍者的威脅性。
而既然要進行戰斗力評估的話,當然要選擇一個合適的基準點。沒費多少時間,羽原就直接確定了一個非常合適的對象——26歲、三勾玉寫輪眼狀態下的旗木卡卡西。
眾所周知,這個戰斗力就是著名的“一卡”。
戰斗力基準有了,那么評判標準呢?
公式化的忍、體、幻、力、速、印、精、賢八項,羽原覺得并不全面,它們不能直觀的反應一個忍者的戰斗水平。
羽原想了想之后,決定在這八項基準的基礎上再加上兩項:
其一,用“瞬”來表示一個忍者瞬間極限爆發的查克拉水準。
其二,用“秘”來表示一個忍者掌握的秘術、禁術、奧義級忍術的威力。
加上這兩項之后,數據就比較能反映一個忍者的戰斗力了。
以這十項來進行衡量,每項十分,這樣滿分可以記為一百分。同時,鑒于某些忍者的某項數據可能遠不是滿分十分能夠概括的,所以羽原決定用“+”來表示其超出規格,而這個“+”實質上代表這個忍者在這個分項上無敵。
以這十項算出基礎評分之后,然后每項再以10倍進行加權,再加上羽原的主觀印象評價,這樣就能大致勾勒出一個忍者的戰斗力了。
于是三勾玉卡卡西的數據是這樣的:忍(10)體(9)幻(8)力(6)速(9)印(10)精(10)賢(10)瞬(6)秘(5),綜合80,常規戰斗力評估為900。
所以,所謂的“一卡”量化出來就是綜合得點80,戰斗力水準900。
以這種方法進行評估,那么正常忍者的頂點戰斗力“三忍”自來也是這樣的:忍(10)體(9)幻(6)力(9)速(9)印(9)精(10)賢(9)瞬(10+)秘(10+),綜合91++,常規戰斗力評估2100,極限戰斗力評估6300。
然后如果以這樣的方式評估“忍者之神”初代火影千手柱間的數據的話,那情況就有意思了:忍(10+),(體10+),幻(10),力(10),速(10),印(10),精(10+),賢(10),瞬(10+++),秘(10+++),綜合100+++++++++,常態戰斗力保守估計20000,極限戰斗力……這個數字可以隨便寫了。
當然了,通過比較可以發現這樣的數據雖然有一定合理性,但它不是真正的客觀。自來也的正常戰斗力兩卡多一點,這沒什么問題,但“忍者之神”只有二十卡就不太合理了。
九尾的查克拉量是卡卡西的一百倍往上,千手柱間的查克拉量跟九尾相當,哪怕單純這樣比較,雙方的差距都不止二十倍。
所以說超出規格的離群數據沒什么意義,也沒有研究價值,把“忍者之神”的戰斗力數據化只能圖一樂。
在制定了“一卡”的標準之后,羽原試著分析一下現在的自己……好吧,沒有分析的必要。他的很多項得分都不會超過三,戰斗力評估也就在30到50之間吧。
大膽一點,給個50,以后羽原就是忍界的“新戰五渣”了。
由此可見,瞧不起“一卡”是不合理的,對于普通忍者來說,“一卡”是那么地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