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九姑見這一家三口可算是走了,她就瞧了眼徐長青搖頭,再面朝一旁沈衛民的時候,二話不說就打了個手勢。
又虧了
沈衛民頓時樂得哈哈大笑。
“姑,吃虧是福。”徐長青也是好笑不已,“您瞅大家伙不是都有心送來好多東西,咱好日子還在后頭哈。”
沈九姑不由地跟著這倆笑了,伸手拍了拍徐長青,另一只手比劃著這會兒人走了,可以上廂房廚房開始蒸粘豆包。
出于不管是在縣城上班的沈明全夫婦倆那兒,還是徐啟光他們住在礦區家屬院,他們都不好在家蒸大量豆包。
這次就如之前曬菜干和腌酸菜一樣,沈九姑就早早準備上。這不,她就等人走了計劃先上廂房廚房開始忙活。
彼此之間接觸已經有些時日,徐長青自然知她心意,關鍵還是她的人設相當不錯,老讓九姑擔心她臉皮薄太好說話。
見狀,徐長青也沒提要不要讓她親姑徐春喜娘倆幾個來搭把手,這位經歷過生活各種磨煉的九姑就活得很是通透。
她和沈衛民在日常生活上,尤其是沈衛民在吃用上就一時沒注意到,好比說有外人在的時候就幾乎全靠九姑來遮掩一二。
就如這次,這些烀好搗鼓好的豆餡,沈九姑她就聽到外面院門動靜,不知她何時居然已經將豆餡給藏了起來。
再有,家里兩頭狗也是被她早早就教會兒了沒事就守在東廂房門口,專門盯上東廂房前面的冰窖和門口來著了。
好幾次楊曉琳想進東廂房的廚房拿碗筷上正房,這兩狗就怎么趕都趕不走,它們的機靈程度就可與小黃堪比。
有這么一個人帶著兩頭狗守在家里,確實讓她和沈衛民輕松了不少。徐長青這沒收到錄取通知書,她就動心了。
只不過如今一還沒和沈衛民商量,二也要看九姑樂不樂意陪他們兩人上京,如今就提一起走還委時過早了些。
坐在燒得滾燙的炕頭,徐長青一邊包著粘豆包,一邊時不時的就瞧了瞧手上包起豆包絲毫不比她慢的沈九姑。
干家務活,沈九姑確實是一把好手,人也不錯,唯一讓她發愁的是,這位還就非常有可能就是不陪他們倆人上京。
無關工資待遇等問題,這位就出自向陽大隊的上瓦房村,去京城哪比不上在老家自在,最起碼周圍就全是她族人。
就算是無法開口嘮嗑,不是還可以聽聲音。再不濟,和大嫂大娘一起圍坐一團納納鞋底干些針線活啥的也是很熱鬧。
“媳婦兒”
干嘛
你剛剛又開始走神了,這是又在尋思個啥小嘴兒就抿了好幾下,還歪了兩下腦袋,瞧把你給愁的
礙于沈九姑在場,沈衛民沒好當面說這些話,他神來一筆似的突然問道,“你說大概要多久能收到通知書”
“應該和錄取的學校有關。遠的就遲點到,近的話,像是本省的高校就應該要快一些,反正不會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