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齮沒有更好的辦法,于是就派陳恢出使楚營。
這還真的好似是天上掉餡餅。
劉邦大喜過望地接待了陳恢,痛痛快快就與陳恢約定了舉城歸降。
又一次,劉邦沒怎么費勁,就拿下了宛城。
劉邦身邊,那些主張繞過宛城直接西進的幾個,此時都齊齊看傻了雙眼。
這種事都有?
怎么這呂齮就投降了呢?你撲騰幾下也是好的啊。
這下好,說宛城易守難攻簡直就成了一個笑話。
兵不刃血,拿下宛城。
劉邦又取得了一個重大戰果。
此時,張靚建議他重賞呂齮和陳恢:“此去攻秦,必然會遭受守城者,這天下苦秦久矣,很多人,其實都并不想死忠大秦,所以,只要給他們足夠大的希望,那么,有些地方就能兵不刃血地拿到手。”
劉邦深覺說得好有道理。
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劉邦直接封呂齮為殷侯,封陳恢食邑千戶。
并且,劉邦軍也大大方方對外名言:“反抗者千刀萬剮,投靠者重重有賞。”
打下宛城,劉邦沒有了后顧之憂,和張靚繼續率軍西進。
不久,劉邦和張靚奪取了丹水。
此時,發生了幾件壯大劉邦軍隊的大事情。
高武侯戚鰓、襄侯王陵這兩位一方諸侯先后加入了劉邦的楚軍,讓劉邦軍隊聲勢大振,連戰連捷,連續攻下了西陵、胡陽。
并且番君吳芮的部將梅鋗也殺到了此處,與劉邦軍聯合,攻下析、酈等地。
說實話,連戰連捷,連續有諸侯來投的事件,讓張靚都有點看不懂了。
這難道就是劉邦虎軀一震,人人敬服嗎?
這些諸侯,獨霸一方不香嗎?
為何他們就如此看好劉邦,竟然爭相來投?
話說,事情雖然有些蹊蹺,但是,到底什么地方不對,張靚還真沒看出來。
無論是戚鰓還是王陵,都投得很是徹底。
連軍隊都全部交給劉邦了,也沒有什么壞心眼,沒留任何后手,而且,都是攜家來投,就是把身家性命都交給了劉邦的那種。
張靚還真沒看出他們有什么不良企圖。
劉邦這家伙倒是覺得很正常。
因為,在戚鰓和王陵之前,已經有酈食其來投,有韓信來投……
好吧,張靚無語了。
酈食其為何來投,張靚目前不得而知。
韓信為何來投,這其實并不容易,那是張靚做了一年鋪墊的結果。
那戚鰓和王陵,怎么也會如此配合的投靠?
難道他們真的是看好劉邦,或者,這兩位都是道門弟子?都是師尊安排的后手不成?
雖然心中有些疑惑,但是張靚始終沒有什么發現,這件事也就只能不了了之。
其后,張靚觀察發現,高陽侯戚鰓其實很不錯的,頗有謀略,戰略眼光也很是不錯,是個了不得的,能夠獨當一面的人才。
可以這么說吧,這位高陽侯戚鰓,除了投誠得有些蹊蹺之外,其他方面都是無可挑剔。
這位為人也很好,投靠之后,很快就跟沛縣眾人打成一片,成功地融入團體。
領軍作戰也是頗有建樹。
實在是找不到這位的不良動機,久而久之,張靚也就隨他去了。
反正就目前來看,他是真的投靠了劉邦,并沒有什么歪心思。
至于以后會不會出什么幺蛾子,等事情發生了,自然就會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