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等環境,尤其是在嫡長孫朱雄英薨后,朱允炆為長孫的情況下,唯一能夠威脅朱允炆日后位置的,便只有朱允熥了。
因為在法理上,朱允熥作為早前嫡子,哪怕朱允炆扶為嫡子后,兩人對于皇位的繼承權,是沒有先后區分的。
呂氏在照顧朱允熥的時候,難免就要多些心思。
把一個孩子培養成棟梁之材很難,養成廢物卻是極為容易。
雖然不是很徹底,但已然不被朱元璋所喜愛了。
現在太子薨,似乎呂氏,便成了笑到最后的贏家。
..........
“道衍兄,你這假和尚,倒是幾年不見,胖了不少,想必跟著燕王的日子過得舒坦。”
某庭院,在姚廣孝的對面,一位儒家打扮的中年,笑著對其說道。
“我哪里比得上子澄老弟,終究只是空門中虛度光陰罷了。”
姚廣孝笑著回道,對于黃子澄,也不自稱貧僧了。
姚廣孝年輕時在蘇州妙智庵出家為僧,精通三教,與儒釋道各家學術領袖都有不錯的關系。
其中曾跟隨過黃子澄之師宋濂學習過一段時間,雖未入儒家,卻也是執弟子禮,和黃子澄勉強算是同門。
黃子澄為瀚林學士,伴讀東宮,一直便是朱允炆的老師,關系莫逆。
微微一番寒暄過后,姚廣孝卻是起身作揖道:“看來我要祝子澄老弟平步青云了。”
黃子澄微微一驚,頓時說道:“道衍兄這是何意。”
姚廣孝佯怒道:“好呀,子澄老弟這點事情都要瞞著我。”
說完后,又悄悄的看了一下四周,附耳低聲道:“太子薨去,國不可一日無儲君,據說允炆殿下甚是得陛下喜愛,我看不日便會立為太孫。”
黃子澄聽聞后,不由得退后一步,低聲道:“道衍兄,此話可不能亂說,當心禍從口出。”
姚廣孝一臉不在意的說道:“我大明律,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兄終弟及。”
“允炆殿下也算不得年幼了,現又常日陪伴陛下身邊,不立允炆殿下為太孫,還能立誰。”
黃子澄微微停頓后,臉上卻是綻放出笑意,有些得意的說道:“果然還是道衍兄看得透徹,只是如今陛下尚未定奪,一切都還未可知呢。”
“早晚的事情,目前看來,也沒誰能和允炆殿下相比了。”姚廣孝肯定的說道。
黃子澄聞言,也沒有再次回答,不過對于姚廣孝的話,顯然很是認可,也比較自信。
目前陛下的選擇,只有兩種,要么就是從皇子里選,要么就是從皇孫里選。
皇子,按繼承順序,自然是二子秦王朱樉。
皇孫,則是朱允熥和朱允炆兩人。
秦王朱樉基本上不可能,自去年被召回京師,沒被廢掉藩王的位置就算不錯了,陛下如何都不會定他。
當然也能以德行不符廢了秦王,改立晉王朱棡。
不過朱棡雖然打仗是一把好手,卻是過于殘暴,名聲不佳。
雖得朱元璋的喜愛,卻不是立為太子的優秀人選。
朱棣倒是不錯,名聲軍功皆有。
只不過排得太靠后了。
前面還有兩個哥哥在呢,怎么算都輪不到朱棣繼位,雖然朱棣對于自己感覺很有競爭力。
所以這般算下來,其實朱云澤根本沒有什么選擇可言。
太孫之位,當朱允炆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