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炮并不屬于加農炮,雖然它炮口是直射的,但它的彈道卻是明顯彎曲的,射程還短,因為它的倍徑太小了。(倍徑是指炮管長度與口徑之比,是衡量一門炮威力大小的重要指標,即倍徑越大射程也就越大)
比起加農炮,它更像是榴彈炮(能發射開花彈,因為炮膛短)。
五斤炮只有效射程就可達一里地長遠,不講精準,只說射程的話,甚至可接近三百丈。
而五百斤的矮炮射程卻攏共才百十丈。
雖然體量上它比五斤炮小了近半,但事實上就是千斤重的矮炮,射程也超不過一里,準頭更是沒有。
所以這東西先天上就受到了安義飛、鐘文廷等人的排斥。
他們這些半路出家的‘水師軍官’,只從內心的安全角度上出發,就更傾向于射程遠精準度也較強的五斤炮。
所以這矮炮雖然與它的原形卡龍炮不同,秦朗只是大致了解卡龍炮倍徑小口徑大的特點,對于內中更深層次的技術含量是全然不懂,可在現實使用中,卻是遭遇到了與卡龍炮相等的命運。
歷史上18世紀末期在約翰牛誕生的卡龍炮,一開始也不被約翰牛的海軍軍官們接受,但后者很快就在實際作戰中表現出了自己的優越性,從而一舉征服了約翰牛的海軍。從而在隨后的半個多世紀中大行其道。
秦朗水師眼下是沒什么實戰機會的,周邊海域里唯一成氣候的海盜顧三麻子,更多活動于吳淞口乃至長江下游水域,根本不來郁洲山島。
所以矮炮自從它誕生之初到現在,就一直不受人待見。
可現在見識了五斤炮‘不堪’的安義飛、鐘文廷,發現五斤炮于海戰中的那些缺陷,恰恰正是矮炮所能做到的。
打的再遠有什么用?打不中不盡白瞎么。
矮炮射程短的缺陷就也不再是缺陷了。
五斤炮只有距離拉近到五十丈甚至是三十丈的時候才有一定的準頭,矮炮一樣可以啊。
而五斤炮炮彈威力小的缺陷卻正是矮炮的一大優勢。
即便是五百斤矮炮的炮彈也達到了十二斤重。雖然初速度緩慢,但威力絕不是五斤炮的炮子能企及的。
而且在距離拉近到三五十丈的時候,五斤炮的準頭與矮炮的準頭比,也沒什么差別。
所以,安鐘兩人不需要再看實彈射擊,就明白了矮炮最大的缺陷已然不復存在了。
而若不考慮射程的缺陷,再來看矮炮,可不就全是優點了?
首先它輕便,足足比五斤炮輕了一半。這就意味著成本更低廉,制造速度更快。
因為炮身短小的矮炮顯然比五斤炮的技術含量低,容易制造。
二就是實戰中矮炮更方便填裝和料理,因為炮身短炮膛短又粗大啊。
并且矮炮的威力足夠大,還能發射開花彈。
開花彈的技術含量并不高,但就是西方的白皮,現在也只能在榴彈炮和臼炮上使用。照著原本的歷史發展,哪怕是到了一百多年后的拿戰時期,榴霰彈也是約翰牛的獨門絕活。
矮炮在這點上就跟榴彈炮和臼炮一樣,實心彈開花彈通吃,這可叫它的威脅力大增。
再多的逼逼叨叨于事實面前也不堪一擊,矮炮以壓倒性的優勢贏得了這一戰的勝利。雖然大口徑的長管加農炮才是未來大海軍艦炮的王道,但現在秦朗的海面力量才剛起步,走一走邪道也沒什么不可以的。
打馬從東港區奔回西港區,抵到府邸時候,天色已經暗了下來。
這是一座比較傳統式的東方庭院,只不過這個年月里達官貴人喜歡用的青磚石板鋪路,一律被改成了水泥地。
一丈高的圍墻修的非常堅固,但卻只有一尺半厚,比之原定的五尺厚削減的太多了。內里有井眼七口,原計劃中還設糧倉兩處,軍械庫一處,如此加上二百名親衛,島上即便有劇變,府內的警備力量憑借堅墻也能固守一陣子。
但秦朗舉手一揮,把東西改了個面目全非。
沒必要這樣,今后火炮會在秦朗軍中普及,如果軍中真的生了劇變,再牢固的防御也不濟事。
所以他的府邸只是一處府邸,而不是小型要塞。同時府上的親衛部隊,也從預定的二百人縮減為一百人。而每個月他卻會從軍中抽調一個優秀連隊來充當警衛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