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制造速度,比如說造價。
軍造局現在還在研制的就是這些問題。
身為秦朗軍的兵工制造廠,軍造局必須尋找出時間與費用的最完美結合點來,以一個最合理的方式為燧發槍的研制劃上句號。
為了找出更加便易的制造方法,整個擊發機構完全手工打造的話,制造速度會很慢的,他們想著就是能否使用鑄件。
鐵模鑄件脆性大的難題已經被解決了,燒木炭緩沖是能起到很大效用的,雖然整體質量依舊不能跟機械削割的產品相比,但性價比卻是很高很高的。
這樣一來鑄件就成為了一個比較好的選擇了。
畢竟整個燧發槍機結構中,除了火氈簧需要精細打磨外,其他的結構都沒必要那么千錘百煉,鑄件還更加有利于統一標準呢。
以現在的生產速度,及至年底的時候,秦朗手中怕是會多的用都用不完。
因為按照秦朗的計劃,等到年末時候,郁洲山島上只多有五千人馬,加上紀莊一千人,水師三千人,然后是一千人的治安隊,攏共萬人。
這已經是一個叫江淮明眼人看了都夜不能寐的數字了,再想擴充,可就要跟路振飛觸碰了。
所以水師的三千人,會一直打著商船的旗號,治安隊一千人也要盡可能的不顯眼,他們的裝備會與兵勇全然不同。
紀莊的一千人必須只有五百正兵,另外五百永遠是預備新丁。郁洲山島的五千人也一樣,能拿得出手的永遠只有那兩千人。
一切的底牌都要等到燕京那場劇變之后才能掀開,到時候江淮江南的大人物們就不是怕秦朗的兵多了,而只唯恐他兵少。
所以郁洲山島絕對是一塊風水寶地,把與海州往來密切的西港區一扎進,就能很大程度上遮蔽外人的目光。
哪怕路振飛能探聽一些消息,他也永遠拿不到確切的情報。
看看那幾個主動送女來的富戶人家,大家都不是傻子,怎么看不出大明朝風雨飄搖?江淮現在安穩了,日后卻不敢說一直都會安穩了。
誰敢說張家、顏家等不是在為自己找靠山找退路?
哪怕是那溫建陽,提及自己從侄女的時候心中也未嘗沒存有投資的念想。
……
噠噠的馬蹄聲奔馳而至,秦朗帶著十幾騎,又出來巡視巡看了。
土路兩旁開辟著一塊塊大小不一的田畝,這是百姓們自己開墾出來的。
大量的人口涌入島上,他們主要完成的依舊是東西兩個港區的建設,然后是規劃的新田,但在此之余,誰要是有功夫有力氣,你也能自己再自信開墾土地。
只要登個記就成。
秦朗提供農具和農種,然后收成是二八分。秦朗二,百姓八。
而日后公田擴充,哪怕是要收回這些民眾自己墾出的田畝,那也會以每畝地二兩白銀賠償的。
這一政策公布的時候,秦朗這位在郁洲山島民眾眼中本就是萬家生佛的大善人,周身立馬就更多了一層光圈。
沒人覺得二兩銀子廉價了,眾所周知,郁洲山島的主人可姓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