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李喚飛艱難的打開谷歌搜索引擎,吃力的登陸Gmail郵箱,他收到很多發送不成功的退回郵件和垃圾廣告郵件,他無精打采的一頁一頁的刪除著,當他刪到第三頁的時候,他驚奇的發現一封回信:
William,thanksforyourpromotion,showmeyournewdesignofjewelrydisplaystand.(威廉,謝謝你的推銷信,請把你們新的珠寶展示架發給我看看。)
李喚飛激動得差點叫出聲來,快兩個月了,終于收到一封客戶的回件了。他立刻點了“回復”鍵正要回復,卻突然感覺有什么不太妥,他想了想,又再看了看客戶發來的郵件,郵件下方有客戶的網址,電話,公司名,網址是“.”結尾的,看不出什么信息,電話是“+27”開頭,客戶鎖定是南非的,再點進客戶的網站,了解到,客戶是南非的一個做珠寶生意的商人,他再查了查南非與中國的時差是6個小時,于是,李喚飛決定等客戶正在上班的時間再回復他的郵件,這樣就能夠跟客人及時溝通了。
接下來,他的工作是思考如何很好的回復客戶的郵件。公司目前還沒有英文網站,那就自己做一份PPT(在上一家公司做外貿跟單的時候有做過PPT給客人的經驗),李喚飛找了一些設計獨特的產品圖片并標注好產品尺寸,簡單的添加一些產品屬性,寫上公司的簡介和自己的聯系方式……
上午,李喚飛把這些準備工作都做好后,又信心百倍的繼續發布開發信……
通過南非客人回復的郵件,李喚飛意識到自己以前發布的開發信有諸多不足之處,首先,以前的發開發信沒有目標,見到郵箱就發郵件,郵件的內容也僅僅是介紹自己,介紹公司;其次,在網上學習寫開發信時,沒有理解透徹,比如別人說寫開發信語言要簡潔明了,自己在寫開發信的時候,停留在主觀的只讓客人知道我們是做什么的,所以,開發信如白開水一樣平淡,沒有吸引力;第三,公司連英文網站都沒有,自己一直直接引用公司的中文網站……
針對這樣的總結,李喚飛自己動手制作了若干個行業的具有針對性的PPT。他收集了對應行業的產品圖片,PS處理后再上傳到對應類目的PPT里,就這樣,李喚飛很快就完成了珠寶展示架的PPT,手表展示架的PPT,化妝品展示架的PPT,煙酒展示架的PPT……
幾天的時間里,李喚飛又連續收到印度客戶的郵件,阿拉伯客戶的郵件,西班牙客戶的郵件……他此時的心情,如云開見日明般的舒暢……
在回復每一封郵件之前,李喚飛都習慣的去了解每個國家的文化、禁忌、習慣、禮貌用語等等,面面具到,細致入微。
從那時起,李喚飛做業務就養成了一個習慣,對于他想拿下的客戶,他都習慣性的去了解客戶,了解客戶是做什么的,了解客戶需要什么層次的產品,此外,他還會習慣性的去了解客戶的背景、職位、喜好和忌諱等等,由此可以更好的與客人進行更深入的溝通和在商務談判時始終處于主動地位。
歌德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思考比了解更有意思,但不如觀察。在李喚飛看來,如果把觀察、思考和總結結合起來,那對于做好業務,就更有意思了。但,這,僅僅是更有意思罷了。即使很努力的探索、觀察和總結,但生活卻似乎偏偏要把李喚飛遺棄在昏暗的角落里似的,很多客人在收到PPT后都如同石沉大海般的杳無音信,李喚飛甚至連一個報價的機會都沒有……他再次陷入焦躁不安的混沌里……
又過了幾個星期,李喚飛收到一個美國客戶的回信:
DearWilliam,thankyouverymuchforyourinfo.,weactuallyneedadisplaystandforourjewelry,butWilliam,mybosssaidyouarenotaprofessionalmanufactureorevenyouarenotamanufacture,so,wedecidetoorderfromotherpanyinourside.(謝謝你的來信威廉,我們是真的有需要一款珠寶展示架,但是,我的老板說你們不是一個專業的制造商或者你們根本就不是制造商,所以,我們決定在我們國家采購這類產品。)
李喚飛看完郵件,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客人會這樣說。他發郵件問客人原因,客人很坦誠的回答:我們進到你們公司的網站去看了一番,但是根本看不懂,而且,你發給我的PPT里,你們公司的網站上根本沒有這樣的產品圖片,再次,你們的郵箱不是專業的企業郵箱……當然,還有很多關于你們公司的情況我們是一無所知的,所以,我的老板不愿意冒這個險。
這時,李喚飛終于明白了,客人擔心她們會遇到騙子。想一想,別人沒跟你見過面,不可能單憑你的幾封郵件他們就會信任你,更何況公司有諸多沒有完善的軟件設施,比如連個最起碼的正規的英文官網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