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我手機的游戲老是輸,是你自己不會玩怪我手機!”
“對!就是你手機不好!就是你手機不行!”一個三歲的小孩子,骨頭都這么硬了,也著實讓人無奈。
“吶,要是你兒子你就怎么樣?”韋江輝笑著,“你踢死他給我看看。”
“就這么一個兒子,不踢啊,不踢啊……”
“現在不是放開二胎了嘛,再多生一個唄。”
“一個都這么難養了還兩個,給錢給我都不敢再養{一個}了!”海賓說著,拍了大腿一掌,“他丫的,現在一個小孩上幼兒園的開支,比我以前上高中的開支還大,玩得起個毛線!”
說著,大家伙兒都笑了起來,“你看你姨媽,她以前一個人養四個小孩子,從來都沒見她叫苦過的。”
海賓擺了擺手,“惹不起惹不起,哪有她厲害……”
大家伙兒又是一陣歡笑。
“去啦,你們這幫孩子,別再玩手機了,誰有作業不會做的,拿過來給喚飛哥哥教你們做。”媽媽的老友楓奶奶催促著她的孫子和幾個小朋友,“你們要向喚飛哥哥學習,你看他,是個大學生,又是個大老板,你們別整天的玩游戲!快去,快去!”
“是了,覃志安!快拿你做業過來,哪里不會的讓喚飛哥哥教你。”“韋洪宇!聽見沒有!拿作業過來給喚飛哥哥教你做!”“莫聰杰,你也快點兒回去拿你的數學作業過來,拿來給喚飛哥哥教你!”“韋佑江!你還玩游戲我待下收拾你!快去拿作業過來給喚飛哥哥教你”……
“嗯。你們誰有家庭作業的,都可以拿來我家做,我教你們。”李喚飛微笑著。
不一會兒,十幾個小朋友便拿著作業來到李喚飛家,他們坐在小板凳上,靠背椅就是他們的課桌,在李喚飛的幫助下,他們開始認真的寫作業……
從那以后,李喚飛每天晚上都輔導孩子們寫作業,復習功課,有時候,他還會同時用英語和漢語給孩子們講故事,李喚飛講故事的時候,他豐富的表情,夸張的動作,高低起伏的音量,總能把孩子們逗得“嘎嘎”大笑,孩子們一時間,也把游戲放到一邊了……
現在,很多家長對某些游戲“恨之入骨”,有人甚至把某個特定的手機游戲說成是“精神的鴉片”,殊不知,其實每代人都有這樣的“精神鴉片”,比如,90后的電腦網游,80后的街機游戲,70后的……70后的大多數人飯都吃不飽,就不談游戲了……
其實很多時候,游戲能不能成為“精神的鴉片”,還要看在孩子的生活中,那些和他親近的人的生活習慣,比如說父母,比如說老師,比如說,每天和他一起玩樂的小伙伴們……{寫到這里,筆者突然想起廣州整頓校外某教育培訓機構的新聞來,記者和教育部門的工作人員向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做調查時,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依然拼命的“殺”“殺”“殺”。這樣的培訓機構,能培養出什么樣的學生來,就不得而知嘍……}
————————————有些章節是劇情需要的過渡,筆者就寫得簡短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