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有忙的好處,至少很充實,但是無頭蒼蠅似的忙,就是瞎忙。
等報紙發行后,自己無論如何都要去皇莊了,時間不等人。
該準備的物資,已經陸續到位,是時候離開了。
第二天,天剛亮,陸續出現了行人,早上下雪了,所以人三三兩兩的,不是很多。
楊默看著街上的神色匆匆的行人,不由得擔心起來。
報紙第一天發行,就遇到這樣的情況,朱舜也是無奈,早操完成,他和楊默已經來到了街上。
看著稀稀落落的行人,朱舜強行壓下心中的擔憂。
“報紙已經分發到了位嗎?”
“已經給各個早餐店和茶館送了過去,都是做咱們生意的,那些小攤販和茶樓都很配合。”
“嗯,那就好,走,先去吃飯,早飯忘了吃,現在餓的慌。”
聽到楊默的回答,朱舜就把心放到了肚子里。
才開始,他是準備學電視上,招收一些報童,上街吆喝賣報,但是想了想現在還不是時候,再說孩子這個朱舜有自己的考量,暫時放棄了這個想法,就把注意打到了
(本章未完,請翻頁)
各個餐館和茶樓。
“咦?現在都有豆漿油條了?”
朱舜看見一個小攤販,正在炸油條,就有些驚異,在他的記憶里,油條和豆漿都是現代的產物,其實這是朱舜不好好讀書造成的。
豆漿早在西漢時期已經出現,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油條出現的晚,南宋時期才出現,當時不叫油條,而是叫油炸鬼或者油炸檜,對,就是秦檜的檜,好像和岳飛有關,當時岳飛被秦檜和他的妻子王氏陷害,一個小攤販聽說后,就捏了兩個小面人,背靠背的捏在一起,說是秦檜和王氏,然后把小面人放在油鍋里炸,說是這是油炸秦檜,請大家品嘗。
就這樣油條就誕生了。
“油條?”楊默聽了朱舜的話,有些發愣,畢竟當時油條還叫油炸檜,所以他不明白朱舜的意思。
直到朱舜指著正在油鍋里的油條時,楊默才反應過來,原來是油炸檜,不明白為什么王爺把油炸檜叫成油條,但是楊默還是解釋了一下,朱舜這才明白,油條原來還有這個名字和歷史含義。
“走,嘗嘗,好久沒吃了,今天好好的吃一頓油炸檜。老板十根油炸檜,兩碗豆漿。”
“好嘞,客官稍坐,馬上就好,先來份報紙您先看著。”
說著小販把新出版的報紙送到了朱舜面前。
“報紙?官府的邸報嗎?”
朱舜裝作不知道,好奇的問道。
“和那差不多,不過這報紙,可比邸報有意思的太多了,您一看就是讀書人,這上面的字客官您一定認識,我不識字,就是聽送報紙的人說,這上面有各個朝中重臣隱秘,也不知是真是假,您是識字人,小人就不介紹了,您一看就明白了,我這就給你準備豆漿油炸檜。”
說完攤主就開始忙活起來了。
朱舜無語的搖搖頭,這就是宣傳做的不到位,要不然,小攤主也不會這樣介紹報紙了。
“這個怎么賣?”
朱舜示意了一下手中的報紙。
“不收錢,免費看的,但是只能在這里看,您要是帶走,就得付五文錢。”
小販絲毫不停歇的說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