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你吃過一樣?嗯,這粥和小米一樣啊。”
天啟皇帝看著碗中的粥,輕喝一口。
“嗯,味道很好。”
“那是,也不看看是誰熬出來的。”
朱舜一臉的臭屁。
“嗯,你很棒。”
天啟皇帝一臉的笑意。
“產量那么高,如果全大明的百姓都種植的話,就不會出現饑荒了。”
放下碗天啟皇帝一臉的沉重,這幾年天災不斷,各地的災情雪花一樣,飛到皇宮他的桌案上,讓他憂心不已。
“呵呵,哥,你想多了,現在很多地方的情況你也知道,干旱,寒冷,蝗蟲,雪災等幾乎所有的天災在輪番上演,再加上各地的農田灌溉系統幾乎沒有,你能指望這些農作物高產?能活著就不錯了,還高產,想多了。”
來明朝這近一年的時間,朱舜了解了許多,以前在看小說時,總認為小冰河時期不是那么厲害,只要有高產作物,就可以讓百姓吃飽飯,但是現實卻告訴他,那只是小說,黃河水都他娘的快斷流了,還想讓植物生長?那簡直是開玩笑,你見過六月飛雪嗎?朱舜見過,這個時期的山西,陜西,就發生過,你見過房子大小的冰雹嗎?朱舜見過,今年陜西就發生過,你他娘的還想在地里種莊稼,不旱死,也凍死了,死不了,那么關系,比海碗還大的冰雹砸一遍,看你的地里還剩啥,如果還有剩的,那好,再來一群蝗蟲肆虐一遍,讓你絕望,這就是明朝的現狀。
“那就真的沒有辦法了?”
天啟有些
(本章未完,請翻頁)
喪氣,他知道朱舜說的都是對的。
“有,怎么沒有,你們非得盯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干啥?目光要遠大,你屋里的那一幅世界地圖上看看咱們的最南邊,那里幾乎不會太冷,而且雨水充沛,撒把種子下去,就等著收糧食吧,那個安南,也就是交趾,一年三熟輕輕松松。那么大的面積種糧食足夠養活全大明的百姓了。”
朱舜語氣很是輕松,但是在天啟的耳里猶如炸雷。
“什么?你說的是真的?”
天啟皇帝差點把小飯桌掀翻,瞪著朱舜一臉的不可思議。
“我騙你干啥?有沒好處。”
朱舜一臉的不屑,想想后世安南一年的糧食產量,大米有近三千萬噸,朱舜的眼睛就冒火,這還是沒加泰國的,加在一起,就有近五千萬噸,那是什么概念,全中國14億人口,一人能分近七十斤!當然現在是明朝沒有那么多的產量,但是如果讓勤勞的華夏百姓去種植,不求達到五千萬噸,只要有一半的產量,整個大明就不會出現饑荒了,不,不是不會出現饑荒了,那是吃的肚子滾圓,一人能分到二百多斤的大米,再加上一些其他糧食,那還會出現吃不飽的,朱舜說這人沒救了。
當然賬是不能這樣算的,但是整個安南對此時的大明來說真的很重要。
天啟看見朱舜的態度,就知道他說的八九不離十,來回轉圈,都快把朱舜轉暈了。
“在皇宮里設立一個參謀部如何?”
“噗,你說啥?在皇宮里設參謀部?不是,哥你想干啥?”
朱舜剛喝進去的玉米糝湯一口噴了出來,天啟這是把皇宮當成軍營了?
“不是,就是像參謀部一樣的團隊該怎么說呢?”
天啟一時間也想不起該怎么介紹了。
“智囊團?”
朱舜想起后世的一些傳聞,幾乎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智囊團,就試探的問道。
“對,這個名字好,就是智囊團。”
天啟一拍大腿,給自己的弟弟豎起了大拇指,直夸他聰明。
這下朱舜懵逼了,剛還在說安南,現在怎么變成智囊團了,這也太跳脫了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