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哪兒敢啊?你現在先別煩我,讓我把這些東西寫完再說。”
宋應星來到天津是因為朱舜提出的一些改革觀點,以及一些物理化學的運用,讓他心動不已,有疑惑,有興奮,更多的是找到知音的感覺,急匆匆來到天津,初次見到信王,他是忐忑的,但是和朱舜深聊之后,特別是他用兩個月時間轉遍了整個皇莊,田間地頭,工廠車間,學校軍隊,每個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跡,這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同時也是一個世外桃源,他在這里看到了欣欣向榮,看到了朝氣勃勃,更加看到了自己人生的希望,他對于這里得締造者信王佩服的無以復加,更是對信王好奇不已。
回來后,他和朱舜交流了許多,一些他看不懂或者有些想不通的地方,在朱舜這里他找到了答案。
原來自己的思想已經有人在驗證,并且他做的比自己想象的還要好。
信王的一句話讓他現在還記憶深刻。
“什么是封建?封建就是把國土私有化,通過這個私有化,把土地分封給那些宗室和那些功臣,加深了君主的統治,同時也為以后埋下了隱患。華夏的封建歷史,從周朝開始,周朝的分封,延續了幾千年,也讓華夏這個偉大的民族陷入了一個怪圈。縱觀歷朝歷代,在每個朝代末期都是由于土地分配不均造成了朝代的滅亡,使得華夏遭受了一次又一次戰火折磨。誰的錯?都是土地惹的禍。怎么才能走出這個怪圈?靠那些在江南已經出現的新思想嗎?江南的那些大工廠主,大地主,大商人他們是雇傭了很多人,變相的解決了許多老百姓的吃飯問題,但是不交稅,他們對于這個國家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作用就局限在自己的利益上,讓更多的人丟失了吃飯的飯碗。就拿那些大地主來說吧,大明現在天災不斷,糧食短缺,朝廷缺糧,老百姓缺糧,但是他們不缺糧,可是為什么他們不把那些糧食拿出來的?因為他們不想,他們看中的是利益,朝廷和老百姓要想得到他們手里的糧食,就需要拿出真金白銀,拿出更高的價格他們才會把劣質糧食賣給朝廷,賣給百姓,再加上他們不繳稅,所以朝廷和百姓的錢就會流入到他們手中,造成了現在的局面,朝廷和百姓沒錢沒糧,那些大地主拿到這些錢會干嘛?會繼續買地,把朝廷和百姓手里的土地變成他們自己的,造成了現在許多老百姓沒有土地可耕種,造成了現在朝廷拿不出錢去賑濟那些受災的老百姓,呵呵,最后的結果就是老百姓餓死,朝廷滅亡。”
朱舜的話讓宋應星震耳發聵,雖然這話有些大逆不道,但是卻是真是的事實。
“那應該怎么辦?”
“土地國有,人人納稅。”
簡簡單單的八個字,卻解決了這個幾千年來華夏民族一直陷入的怪圈。
“大明不是朱家的大明,應該是全大明人的大明,每個人都是大明的主人。”
“人人平等?”
“對,就是人人平等!”
“那王爺您?”
“我是大明王爺,首先我是大明人,站在這個位置上我就應該為大明做出更多貢獻,才能對得起這個身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說得好,但是也不好,因為天下興亡,那些食肉者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站在什么位置,就要有承擔對應責任的覺悟,要不然他為什么吃肉?”
就是這樣的話語,讓宋應星對于朱舜奉為老師,也是他留在天津的根本原因,在這里他看到了不同的風景,看到了更加廣闊的天空。
“你厲害,好,我不打擾你了,你先寫著,等一會有任務交給你。”
朱舜給宋應星豎起大拇指,坐在一旁開始自己泡茶喝,當王爺當到朱舜這樣的份上也是千古奇觀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