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蓮花》的MV比較麻煩——李擎的設想是,由徐婧蕾當主角,去布達拉宮拍攝,再去美G制作一點藍蓮花的特效,最后合成《藍蓮花》的MV。
《愛恨交織》的MV則是去美G找塞隆拍攝。
總得來說,李擎準備,先制作《千萬次的問》和《追夢赤子心》的MV,抽空帶徐婧蕾去一趟拉薩拍攝《藍蓮花》的MV,然后找時間再去一趟美G將《藍蓮花》和《愛恨交織》制作出來。
其實——
弄這四首歌曲的MV只是順手的事,最近這段時間,李擎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了《驢得水》的籌拍上。
對于拍電影,李擎一直有一股執念!
如今有錢了,李擎自然要圓自己拍電影的夢。
有人可能要問了,沒錢就不能拍電影了嗎?
不是不能,是很難,尤其是新人導演——沒有好爹好媽好爺好奶保駕護航的新人導演!
現階段,國內的電影市場是,拍一百部電影,有九十部是賠的,不賠的那十部也就勉強保本,搞得各大電影制片廠都不敢拍片了,哪怕是那些有名的大導演。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新人導演要想獲得執導的機會,自然是得自己籌措資金。
不只是現在,就連后世其實也是一樣,沒有名氣的新人導演,別人憑什么相信你?憑什么給你投錢?因此,新人導演要想獲得投資,可能性幾乎為零,新人導演的第一部電影基本上都是自己籌措的資金——賈樟可的《小山回家》是賈樟柯他們的攝影小組一起湊的錢;寧浩的《香火》把他拍廣告掙的錢全砸了進去;李揚為了拍《盲山》把家里的房子抵押了。
其實不只是國內,全世界都一樣,畢竟,哪個投資人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怎么可能輕易交給一個沒證明過自己的導演?
至于怎么靠電影賺錢?
目前國內的發行機制就是,拍出電影來,過審,過了,那制作方就去賣拷貝,分成什么的,在國內就別想了——此時的公有制影院,包括部隊的影院,才剛開始進行集體化、個人承包化的種種改制。影院,有集體的,有個人的,有國家的,有工廠的,還有部隊的。總結為一個字兒,那就是,亂!院線什么的,目前內地根本就沒有這個概念。連院線都沒有,還談什么分成?
所以,只靠國內,想回本都困難,想賺錢,只有一條路可走——拍一部藝術性強一點、寫實程度高一點、社會陰暗面反映多一點的電影去角逐國際大獎。
因為國產電影相對成本低,而只要拿到國際獎項,往往就能賣一個不錯的價錢,甚至可以在一些地區走分成。
國內的很多獨立導演,他們的電影都沒在國內上映,但日子卻過得很滋潤,就是這個原因。
這也是李擎當初選擇《驢得水》當自己的初女作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